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见季桓子》第22简试解.docVIP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见季桓子》第22简试解.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见季桓子》第22简试解.doc

試析上博簡《孔子見季桓子》第22簡中的“吾子” ——兼論孔子的“知言”觀 (首發) 雷黎明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 摘要:上博藏簡《孔子見季桓子》第22簡二見“吾子”,從傳世文獻用法、全篇簡文稱謂及22簡文意來看,都為孔子對季桓子的稱呼;簡文孔子闡述了在位者不當使民“迷言”,體現了孔子的“知言”觀。 關鍵詞:《孔子見季桓子》;22簡;“吾子”;“知言”觀 上博簡《孔子見季桓子》篇第22簡[1](P220)是一支殘簡,學界多見釋讀,但意見尚存分歧。本文試圖結合各家意見,對其中的“吾子”所指及有關問題做一粗淺地探討,不妥之處,還請方家指正。 為方便討論,先將各家釋讀情況列之如下。 (1)濮茅左: 迷,言之則恐尤巠子。”桓子曰:“予不報,巠子迷,言之猶恐弗知,恍其如……”[2](P220) (2)陳偉: 審言之,則恐咎吾子。桓子曰:斯不宅。吾子審言之,猶恐弗知,況其若……[3] (3)楊澤生: 邇言之,則恐咎吾子。桓子曰:斯不赴,吾子邇言之猶恐弗知,況其如……[4] (4)李銳: 類言之,則恐憂吾子。桓子曰:斯不敏,吾子類言之猶恐弗知,況其如……[5] (5)梁靜: 類言之,則恐咎吾子。”桓子曰:“斯不宅,吾子類言之猶恐弗知,況其如[6] (6)陳劍: 悉言之,則恐久吾子。”桓子曰:“斯不佞,吾子悉言之,猶恐弗知,況其如……”[7] (7)蘇建州: 迷言之,則恐咎子!桓子曰:斯不宅,吾子迷言之猶恐弗知,況其如……[8] 簡文二見“吾子”一詞,整理者濮茅左先生釋為“巠子”,考釋雲:“‘巠子’,疑人名。”陳偉先生釋為“吾子”,其後學界多從。釋為“吾子”沒有問題,但“吾子”到底稱誰尚需斟酌。從上列諸家釋讀情況來看,陳偉、楊澤生、李銳、梁靜、陳劍眾位先生都認為首“吾子”為孔子對季桓子的稱呼,後“吾子”為季桓子對孔子的稱呼;而蘇建州先生認為首“子”之“”當讀為“虖”,“子”為衍字,後“吾子”為季桓子對孔子的稱呼。我們認為各家所解皆不恰當,此二處“吾子”都為孔子對季桓子的稱呼。 一、從傳世文獻用法與全篇簡文稱謂來看 “吾子”在先秦文獻中主要用來表示對對方的敬稱。《禮記·士冠禮》:“戒賓,曰:‘某有子某,將加布於其首,原吾子之教之也。’”鄭玄注:“吾子,相親之辭。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稱。”《左傳·成公二年》載:“解張禦郤克”,“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餘病矣。’”解張勉勵郤克曰:“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餘折以禦,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解張敬稱郤克為“吾子”。竹書也常見孔子弟子稱呼孔子為“吾子”的用例,《魯邦大旱》簡3:“子貢曰:‘否也,吾子若重命其歟?……’”[9](P207)子貢稱孔子為“吾子”;《仲弓》簡26:“[仲弓曰]:‘愚恐貽吾子憂,願因吾子而治。’”[10](P281)仲弓稱孔子為“吾子”。然“吾子”並非孔子專稱,《苦成家父》簡7:“……無道,征也。伐是恬適,吾子圖之。”[11](P246)欒書稱苦成家父為“吾子”。在傳世文獻中,也見孔子稱呼別人為“吾子”的用例,《禮記·樂記》:“子曰:‘唯!丘之聞諸萇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孔子稱賓牟賈為“吾子”。《左傳·定公十年》:“孔丘謂梁丘據曰:‘齊、魯之故,吾子何不聞焉?”孔子稱梁丘據為“吾子”。然而,正如蘇建州先生所言,文獻非常少見對話雙方彼此互稱“吾子”的用例[12],故此簡兩處“吾子”很可能都出自一人之口。 再從全篇簡文來看,簡4有“如子親仁,行聖人之道,則斯……”之語,簡7有“吾子勿問,故將以告。”之語。“斯”為季桓公自稱,則簡4“子”當為季桓公對孔子的稱呼。李銳先生將簡2與簡7拼合[13],則簡7“吾子”當為孔子對季桓子的稱呼。蘇建州先生為說明簡文不存在孔子稱呼季桓子為“吾子”,將簡2與簡9拼合,但他對簡7“吾子”稱誰避而未談。[14]實則不管簡7前接哪支簡,根據文意,此“吾子”當為孔子對季桓子的稱呼。可見,簡文季桓子稱呼孔子為“子”,孔子稱呼季桓子為“吾子”,判然有別。如此,則簡22二處“吾子”很可能都為孔子對季桓子的稱呼。 二、從本簡文意來看 僅從“吾子”在傳世文獻的用法和本篇其他簡所見孔子與季桓子的互稱遠不能確定本簡“吾子”確指為何,關鍵要看簡文的正確解讀。 1、關鍵疑難字釋讀 上述各家對於簡文的理解存在歧異,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對幾個關鍵疑難字的釋讀意見不同,要正確理解簡文,必須首先準確把握這幾個疑難字。 迷,本簡二見,字形作,濮茅左先生釋為“迷”,指“迷惑失道”。陳偉先生認為:“此字被看作‘米’形的部分也可能是‘釆’,應該釋為從‘釆’得聲的‘審’字,詳明的意思。”[15]李銳先生從整理者意見,釋為“迷”,但讀為“類”,表示“舉例”之義。[16]楊澤生先生將其讀為“邇”,“邇言”即淺近、直白之言。[17]陳劍先生釋為“悉”,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