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docVIP

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1.《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神农最早发现百谷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用于农田犁耕    B.借助水力鼓风冶铁便于交通运输 D.用于灌溉农田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郑国渠 B.都江堰漕渠 D.白渠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安土重迁”的思想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  )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冶铁技术的进步 B.精耕细作的需要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9.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田主 康海多租田人 张文信知见人 翟寅武、白六洛、赵胡单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均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下列各项与这种认识相一致的是(  )严厉的海禁政策 B.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和 D.实行“工商皆本”北宋一位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读“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 408.1 1 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 641.2 3 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 021.3 5 117.2 28∶72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北宋时期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宋朝加强了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监管边境战争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闰(  )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消除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促使小农经济逐步走向瓦解宋初朝廷“诏中外臣僚”不得“赍轻货邀厚利……与民争利”。徽宗宣1120年)朝廷下诏令“臣僚之家为商贩者”只需纳税便可和平常商人一样从事商业活动。宋代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官员经商现象严重政府对官员控制加强市场秩序遭到破坏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