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文化软实力讲义.
提高文化软实力
引子:中国形象闪耀“世界的十字路口”
纽约时报广场——“世界的十字路口”,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这些对外宣传片生动展示了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呢?
一、文化软实力
(一)文化何以成为“软实力”?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所有成果。文化必须是人类创造的。比如某座山,那是大自然的赋予。但是,在这座山上筑个小亭子,建个山庄,那就是文化。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主要表现为经济、军事实力的较量。人们往往把创造多少财富、占有多少土地作、或者多少作战武器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一个主要标志。成语千乘之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国家较量中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并非都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诸如文化、外交等其他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小视。特别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政治两极格局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个时候,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加强。国际竞争中仅仅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已经很难完全取得优势,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国民素质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把这些与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硬实力”相对应的“柔性”力量,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等,称为“软实力”。他认为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不仅需要有形的硬实力作基础,还要有无形的软实力的强大支撑。“软实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有时能比硬实力发挥更大作用,正所谓“纤笔一支胜似毛瑟三千”。
在我国,有关软实力的思想资源和社会实践古已有之。奈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讲到,软实力这个概念只是对希腊和中国古老智慧的新的表述方式。“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子路》)反映的治国理念,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维;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所涵育文化力量,铸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辉煌。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的一段话对我们理解软实力的作用似乎不无启发。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简单地说就是:柔能克刚)
在软实力诸多因素中,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文化像流淌在人们肌体内的一条难断的血脉,能把人们的心联结在一起;它像一台播种机,能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史中孕育创造的力量。
(二)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何在?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既体现在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上,也表现在制度、政策、文化等软实力上。那么,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何在呢?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曾撰文指出,“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和后盾,没有日渐强盛的硬实力,没有人会注意和重视这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则对硬实力有强大的促进作用。总之,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比如19世纪的英国,之所以成就霸业并建立日不落帝国,主要是当时先进的工业、金融和信贷、以及一流的海军等硬实力,再加上它率先开创的政治文化制度等软实力因素。比如20世纪的美国,之所以雄踞霸主之位并历久不衰,不仅仅在于它拥有经济、军事等最为强大的硬实力,也在于它颇具扩张性的软实力因素。曾任欧洲经济委员会主席的雅克 德罗克就形象地概括说美国政府是“一手拿着《圣经》,另一支手拿着枪”。而在2003年,布什政府在新保守派的主导下,企图依靠超强的硬实力,通过“先发制人”等强力手段,重导世界秩序,却使美国的软实力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蚀,其国际形象和地位也一落千丈,甚至连美国的传统盟友都觉得美国“越来越陌生”。这一点说明,过渡使用硬实力,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软实力。
而苏联帝国的覆亡给我们提供了又一例证,它告诉我们,软实力的丧失不仅会极大地减损国家的硬实力,甚至会造成民族和国家的衰亡。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对峙。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最终以苏联帝国的土崩瓦解、美国的大获全胜而告终。美国人,在没有出动一兵一卒、没有放一枪一炮的情况下赢得了这场帝国间的较量。苏联的失败,不是败在经济实力的不足和军事实力的不济,说到底,是败在体制的僵化、文化的衰微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显著下降。
这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