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杀危机干预.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少年自杀危机干预

青少年自杀危机干预 青少年自杀流行病学特点 青少年自杀(10岁—20岁)有心理疾病占一半,找不到心理疾病的占一半,多数属于冲动性自杀,决定自杀的时间:≤10分钟,占1/3;≤2小时,占87%,因此自杀干预黄金时间是自杀前两小时。 自杀前改变: 1、自杀前两礼拜抑郁严重; 2、前一个月生活质量低; 3、 4 、 青少年自杀危险因素: 1、生物原因; 2、心理原因; 3、社会因素(急性社会应激事件;媒体与网络影响;家庭生活环境。) 青少年自杀媒体有责任 1974年统计:每次轰动性自杀后两个月,自杀的平均人数比平时多58个,而且主要在媒体宣传覆盖区域。 例1、 玛丽莲梦露自杀当年,美国新增自杀303例,较去年同期上升10%。 例2、 1998年香港出现首例烧炭自杀,第二个月9个人以相同方式自杀,2000年151人采用此方式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17%。2001年,烧炭自杀在自杀方法中排第二位,2013年,有1/4的人采用此方式自杀。2009年,深圳出现首例烧炭自杀。 例3、 2003年4月1日 张国荣跳楼自杀,几乎同时有6位青少年自杀,当月上半月,香港形成跳楼自杀高潮。——名人模仿 例4、 2010年7月22日,经专家团队的建议,富士康跳楼事件在网上封锁消息,对制止连跳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自杀传染 例5、 177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效应 经过媒体的报道,宣传覆盖区自杀人数在增高,自杀范围在扩大,并由此可推论:自杀具有传染性。 《预防自杀: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指导》(自律公约):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TO 为了因日益严重的媒体追逐自杀事件,可能引发社会大众的不当模仿,WHO在公元2000年即由其专家委员会发表一份文献:《预防自杀:对媒体从业者的指导》,对媒体如何处理自杀报导,分别就一般原则,以及对待特定自杀事件的报导分别提出以下建议: 一般原则: 1. 在引证统计数据应谨慎且正确。 2. 必须引用真实且可靠的消息来源。 3. 纵使在时间上紧迫,即时的评论必须小心处理。 4. 建立在微小数据上的概述需要格外地注意,且诸如“自杀风潮”或“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地区”之类的陈述应予以避免。 5. 将自杀行为解释为对社会、文化变迁或衰退的可理解的反应的报导应予拒绝。 二、对特定自杀事件之处理的建议: 1、不可做生动而巨细靡遗的报导,当涉及名人之际,更应避免此种方式,报导篇幅应尽可能达到最小的程度,亦应避免过度的陈述。应避免展示死者、使用方法以及死亡现场的照片。头版标题绝非自杀报导的理想位置。 2、不可详细描述自杀的过程和方法。研究显示,自杀新闻中关于“自杀方法”的报导会对自杀的频率产生较高的冲击。某些地点,如断崖绝壁、高楼、铁路等,在传统上会与自杀发生联结,且提高更多人利用这些地点寻求自杀的风险。 3、不可将自杀以简化或无法解释的方式加以报导。自杀绝非单一的因素或事件下的结果。它通常是由许多因素(例如精神或者生理上的疾病、药物滥用、家庭纷扰、人际关系间的冲突,以及生活上的压力来源)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下所造成的。 4、不可以把自杀描述成解决个人问题(如破产、考试不及格或性滥交)的一种方式。 5、报导应考虑是否会对家人、幸存者造成难以磨灭的记忆,以及精神上的伤害。 6、不可对该自杀行为与自杀者予以同情、肯定与颂扬,相反地,应强调对死者的哀悼。 7、对企图自杀而未造成致命后果的人在肉体上所造成的伤害(例如颈部创伤、瘫痪)等,可以对自杀产生的抑制作用。 六要(WHAT TO DO): 1、要与健康或卫生机构的专家密切合作,从事实面出发报导。 2、要将自杀视为“完成的”自杀,而非“成功的”案例。 3、要将相关报道资料刊登于内页。 4、要强调除了自杀之外,还有其它解决问题的途径。 5、要提供救助或辅导专线以及社区资源的咨询。 6、要报道自杀的危险因素或可能的前兆。 六不要(WHAT NOT TO DO): 1、不要刊登自杀者照片或者遗书; 2、不要巨细靡遗的描述自杀方法; 3、不要简化自杀理由; 4、不要将自杀予以光荣化或煽情化; 5、不要强调自杀者的个人特质、宗教或文化背景; 6、不要借报导责备任何人。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