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拥挤.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拥挤

第七章 拥挤 拥挤和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密度,是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量度。通常可分为实际密度与可知觉密度、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密度是客观的物理状态,而拥挤则是主观的、能产生消极情感的心理状态。长时期的高密度环境不但对动物,而且对人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为此,环境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高密度环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生态理论模型、超负荷理论模型、密度—强化理论模型、唤起理论模型以及控制理论模型,并通过对建筑物的重新安排与设计,减小密度,减弱拥挤感。 第一节 密度和拥挤感 可知觉密度 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 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 可知觉密度是一个与密度有关,但又不同于密度的特殊的概念。 可知觉密度是个体对所处空间的密度的评价,这个评价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它与实际上所测量的每单位面积个体的数目是不同的。 可知觉密度与密度的区别是:人们的行为有时更多地被个人的可知觉密度,而不是实际的密度所影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曾经对露营在自然森林的人们作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野营者对他们所在的附近森林里密度的评价几乎是不正确的。可知觉密度与实际密度的相关系数非常低。研究者发现,野营者的行为表现出更多地与可知觉密度有关。 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 密度是个体与面积的比值,可用两种方法来改变这种比值。例如,一间教室内有30名学生,我们现在要把这间教室的密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让另外30名学生进入这个教室,这是一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把教室一分为二,学生集中在其中一边,同样,有学生的这一边密度也增加了一倍。 从数学的角度看,这两种处理都得到了同样的密度;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两种处置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前者称为社会密度,后者称为空间密度。 当我们在研究密度时,如果面积不变而变化个体数目,研究的是社会密度;个体数目不变而变化面积时,研究的是空间密度。 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是密度的两个最基本形式。也就是说,社会密度的变化是由于在同一物理空间中拥有人数的不同决定的,空间密度的改变则由于相同的人数占据不同的物理空间。研究结果显示出,两者由于密度变化所发生的情况不同,对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也不同。 二、拥挤感 若把密度定义为客观的物理状态时,拥挤就是一个主观的能产生消极情感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觉察到在给定的空间中有过多的人时,拥挤感就出现了。当然,影响拥挤的因素很多,包括个体的性格、所涉及的人际关系以及诸如温度、噪声、气味等因素,还有执行任务的环境。许多学者认为,密度可能是决定人们是否感到拥挤最具有影响的因素。 拥挤与群体的不同: 对群体的研究自然集中在群体的组成方面:群体的形式、结构和运动。研究结果表明,有些群体行为与拥挤有关,但并非总是如此。 对拥挤的研究则集中在个体的经验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拥挤不仅是个体的体验,很可能是一组现象。 “拥挤”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不愉快的状态,甚至产生一些恶劣的后果。由于拥挤导致的事件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1756年发生的“黑穴事件”。 18世纪,英国侵占印度,榨取印度人民的血汗,造成印度陷入贫穷困苦中。1756年6月20日下午6点左右,印度军队偷袭了驻守在加尔各答威廉要塞的英军。双方交战后,印军获胜,俘虏了英军及家眷共146人,并把他们囚禁在33平方米的黑漆漆洞穴般的监牢里,仅有两个小铁窗让空气流通。 黑暗的洞穴中,弥漫着死人的气味、生存者的汗臭味、尿臭味,令人作呕。有的人用力挥动双手,想要赶走这足以让人窒息的异味,但是,后来力气耗尽,只好拼命踏过别人的身子,挤向窗口去呼吸新鲜空气。虽然如此,仍有不少人在痛苦挣扎中慢慢死去。 “黑穴事件”说明过度拥挤对人类产生的巨大消极影响,同时也说明,个体对拥挤的体验是有差异的,一些人能够适应长时间的拥挤,而另一些人却不能适应。 第二节 高密度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 一、高密度对动物的影响 二、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 二、高密度对动物的影响 长时期的高密度环境对许多种类的动物都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对此人们很少有异议。对每一种动物而言,重要的是动物群体的个数而不是动物所获得的空间的大小;但就动物整体而言,改变社会密度比改变空间密度所产生的影响更大。群居动物通常比独处动物不易冲动,但相对来说却好动;另一方面,社会密度的增加,动物面临着类似生存空间、食物等必需资源竞争的加剧,增加的密度会给动物有目标的行为带来障碍,有可能诱发分裂性行为。实验证明,高密度对动物的影响既有生理的、行为的,也有情绪方面的。 (一)高密度对动物生理方面的影响 高密度环境对动物的生理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有学者曾描述了挪威旅鼠的定期迁移和集体淹死,这种迁移使得动物新陈代谢机能失调。 还有学者观察到一个鹿群中出现类似的现象。这群鹿在美国东部大西洋海岸的马里

文档评论(0)

xuetingt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