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眼中的中国2.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眼中的中国2

西方的中国世界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理论部 2010年3月 第一讲 两千年来西方中国形象的嬗变(上) 在科技、交通落后的古代社会,居住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人们要进行交流、沟通,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一直到距今约2500多年的时候,东西方通过商业贸易和战争,终于有了间接交往,西方对东方有了模糊而又带有幻想性的印象与认识。 一、雾里看花: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西方的中国印象从神话走向现实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绢的国家。 传说中黄帝的后妃嫘祖发现桑树上蚕吐的丝柔软细长,可以用来编织成织物遮替御寒。 据现代考古发现,一般认为中国丝织物出现于中国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约前3300-前2300年) 到商代,中国丝织物便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除了平织的绢外,已经有了经线显花的单色绮和多彩的刺绣,并且还发明了提花装置。 国宝级的轻薄如纸的素纱襌衣(西汉)。 重49克,目前的复制技术还达不到它的重量。 西方认识中国的最早物质载体——丝绸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首先是从传到西方的实物形态——丝绸开始的。 从近现代考古发现来看,1900、1906年在中国新疆楼兰发现了大量残绢;此后,在波斯、北蒙古、额尔齐纳河、在俄罗斯戈尔诺-阿尔泰斯克自治省、在乌拉尔河流域巴泽雷克先后发现了不少中国传出去的丝织物残片;20世纪70、80年代,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的一座公元前500多年的古墓中又发掘出了中国丝绸衣服的残片。 据记载,早在商代就有丝织物成批地外销。 传说周穆王西征时,也带有丝织物作为礼品送与“西王母”。 中西交通史专家方豪曾指出:“在公元前5世纪时,中国之缯或已越帕米尔,而至印度、波斯。及至亚历山大东征以后,乃又经叙利亚人手,输入欧洲。” 古希腊雕刻和陶器彩绘人像有的所穿衣服细薄透明,因而有人推测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丝绸已经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服装。 着丝绸服装的的古希腊妇女 西方人的著作中,最早有关丝绸的记载,是古希腊诗人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吕西斯特刺忒》(前411),其中提到 一种用“Amorgis”的绢做成 的长上衣,叫“Amorgiam”。 丝绸之路 汉代以后,中西交通大开,丝绸西运数量大增,其远达古罗马帝国。李希霍芬创造“丝绸之路”这个名词,就是为了强调这条路的开辟主要是为着运输中国丝绸到罗马帝国去。 恺撒,罗马共和国末期 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 丝绸在西方如此盛行,自然会让当地人们通过精美绝伦的丝绸猜测、想象其产地的人文风俗。 然而由于中国政府严格的科技必威体育官网网址政策,丝绸技术长久以来外界不得而知。欧洲人对我们的认识亦处于半神话状态。 古希腊时期欧洲的东方与中国观念 第一,建立起一个既明确又含混的“东方文化”概念。 第二,地理知识已及现在中国的西北部。 第三,描述了一条交通线路。 第四,隐约可见对中国人的神秘感。 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在《历史》第四卷中指出:……东南行,沿阿尔泰山麓前进,至 准噶尔地区,再前行至伊·塞顿人居地,再至独目人、守护黄金的格立芬,直至“北风以外的人”,这便到了海边。 前4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西亚斯(Ctésias)对中国有一段话:“赛里斯人(Seres)与北方印度人,身躯魁梧,男高十三骨尺(Cubits,由中指之端至肘为一骨尺),寿逾二百岁。在格忒罗斯河(Gaitros)畔某处,有人与兽相似,皮如河马,箭不能入。” 用赛里斯(Seres)来称呼中国,这一名称以后在西方流传甚广。 亚里士多德对东方的认识大部分是依据克泰西亚斯的。到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时代,欧洲关于中国知识的最初来源之一,还是与中国丝绸有关。 日本学者及川仪右卫门所著《东洋史》中指出:“Seres者原由中国‘丝’字一音推演而成,即丝商人之义,于是常称中国人为Serica。”他还从文字上作了考查,说:“希腊文称呼丝蚕为??p,故对中国人则称为ε?pes,意指供应蚕丝之人。其后拉丁文称为Sericum,英文乃称为Silk。” 首次提到了中国西部邻国:公元前后 希腊著名地理学家斯脱拉波(Strabo)在其著作中重述了克泰西亚斯关于“赛里斯人”的记载之外,还多次提到Sericos(丝绸的)或Seres(丝国人),特别是还记载了关于大夏(Bactria,有时译作巴克特利亚)和大月氏的一些有关的事 。 罗马地理学家梅拉(Pomponius Mela,公元1世纪),在《论地球之位置》中,写道:“亚细亚极东有印度人、赛里斯人、西徐亚人。印度人处于极南,西徐亚人处极北,而赛里斯人则差不多占有东方的中部。” 梅拉开始评价中国人:“这是很公正的民族,他们把货物放在旷野中,购货的人,在卖主不在时来取货,这种经营方式

文档评论(0)

lanhuang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