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下历史开卷复习题集
请根据课本所学,按照“一个中心”,“两个点”,“四段”分别代表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填在上面《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上。
唐代诗人胡曾有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但历史上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也有不同的观点,如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诗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上述两位诗人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各不相同,你同意谁的说法?为什么?
材料分析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什么意思?(4分)
②唐太宗引用此语的目的是什么?(4分)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存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①这首诗是唐朝哪位诗人写的?(4分)
②这道诗反映了唐朝哪个时期的景象?(4分)
唐朝统治者通过哪几种方式加强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请用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开发最早的地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是我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但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在我国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的发展趋势。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二次是五代十国时期,第三次是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有一个自北向南的转移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南朝时期开始赶上北方,南宋时期超过北方。
(1)你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吗?(10分)
(2)我们今天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性质是否相同?试着说明理由。你认为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宋朝时,有一个商人李某乘坐载满瓷器、丝绸和茶叶的大货船,从泉州出发,直达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然后将货物出卖。由此往返,他晚年在临安定居时,已是腰缠万贯的富豪了。”你认为这种情形有可能出现吗?为什么?原来的丝绸之路为什么弃而不走呢?
阅读《隋朝大运河》图,请填空及回答(本大题有4小题,共17分。)
⑴大运河连接的五大水系,由北而南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⑵连接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运河河段是______、______。(2分)
⑶隋朝大运河在古代世界是举世无双的。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浩大工程?(3分)
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宋元鼎《炀帝冢》
材料三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腴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通船》
材料四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这四首诗对大运河的看法分别是怎样的?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7分)
材料解析
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辜。”
材料二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著名谏臣魏征去世时,唐太宗痛心地说:“以铜做镜,可整衣冠;以史做镜,可见兴旺;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1分)
⑵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
⑶唐太宗为什么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2分)
⒉阅读下列句子:
①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②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⑥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⑧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
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⑩车同轨,书同文。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中找出与科举制度有关的句子,写出它们的序号。(7分)
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也曾无比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中“最早的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它创立于什么朝代?(2分)
⑵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统治者为何十分重视科举考试?(2分)
⑶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从英国学来的,穷流溯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