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高考语文冲刺策略
一、2008年高考复习的主要指导思想
(一) 抓重点,突出得分点,弱化丢分点
(二)练思维,重点能力的强化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
(三)抓基础,重落实,训练落实;重点突破,形成能力。
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的训练,。
二、重点突破,形成能力
【训练方法示例】
(一)诗歌阅读的能力突破——古诗鉴赏主要题型命题手法与解题技巧
命题方法:
1、从“是什么”的角度出题:
【题例】06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6分)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2、从“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题,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题例】06年福建卷: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是什么”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对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3、从“怎么样写的”的角度命题:
【题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东郊 (唐)韦应物
吏舍①局终年,出郊②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③。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注释:①吏舍,官署。②郊,郊外。③还复去,徘徊。
试题:②“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两句,是如何描写这里的迷人春景的?(3分)
答案:②“微雨”和“春鸠”,一见一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迷人的春景(具体谈角度)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表现的情感)
(二)高考阅读题的题型训练
第一:对文意理解的主要题型
1、 “词句的含义”的题型
【题例1】06年湖南1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题目范围】: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答】①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内涵意义)
2、归纳、分析“段落、层次”题型
【题例1】06北京卷20.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
【设题点】把握段落侧重点和段间关系
【题目范围】:“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州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天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面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