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序言
【分类】民法物权论(下册)
【作者】谢在全
【出处】民法物权论(下册)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1
【页号】1—2
????数年前,我在研究物权法,查阅有关台湾地区学者的著述时,曾有数位来自台湾地区的学者向我介绍过谢在全教授的《民法物权论》一书。后来一位台湾学者送给我这套书。我仔细研读了该书,发现它确实是一部在物权法研究领域中的精品佳作。这不仅是因为该书体系较为完整,资料极为翔实和新颖,理论阐述十分细密,而且书中的文字也颇为清新流畅,阅读之中,常有轻松、舒适之感。可以说,该书代表了台湾学者对物权法研究的最高水平。????1998年5月,我和赵中孚教授应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的邀请, 第一次赴台湾访问。临行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丁小宣先生请我留意台湾学者的作品,并能在访台结束后,帮助推荐几部佳作在该社出版。我当时便萌生了举荐此书之意。但因未获得谢教授本人允许,不便贸然介绍。后在台北拜会了谢教授,与谢教授交谈物权法问题,获益匪浅。谢教授为人谦和,待人热忱,颇有大家长者之风。我和赵中孚教授承蒙谢教授热情款待,也心存感激之情。在台北期间,我曾与多位台湾学者交谈,感觉大家对谢教授的学问人品也极为钦佩。????今蒙谢教授同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决定出版《民法物权论》一书的简体版,这对中国大陆民法学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中国大陆民事立法和民法学的发展,需要广泛借鉴两大法系及我国台湾、香港的立法、司法经验及学术成果。中国大陆在合
──────1页──────
????同法制定以后,需要加快物权法的立法步伐,而谢教授的大作中介绍的有关台湾地区的物权法的经验与理论成果,对我们是不无参考价值的。????我衷心祝贺谢教授的大作在中国大陆出版,同时也由衷的希望两岸学者加强交流,以努力推动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王利明???? 1999年4月于美国哈佛大学
──────2页──────
自序
【分类】民法物权论(下册)
【作者】谢在全
【出处】民法物权论(下册)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1
【页号】1—2
????本书上册付梓后,承蒙各界格外爱护,给予大力支持,未及1 年,已再版3次,此项肯定,带来无限鼓舞,使我在下册执笔之际, 更加朝乾夕惕,谨慎从事,全力以赴。如今终于完稿,心中如释重负。????正如胡适所云:“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然而此书得以完成,拜前辈与方家已有研究结晶所赐之处实多,书中所论若仍有疏失,纯系咎在个人之力未逮所致,尚祈惠予指正,实所切盼。????“民法”物权编规定之物权中,除所有权外,社会上运用最广者,当推抵押权,其中最高限额抵押权更为金融界之最爱。此实因近代工商业蓬勃发展,资金需求殷切,抵押权乃获取融资之最佳手段所使然。故本书对于抵押权着墨甚多,几占下册篇幅之半。再者,最高限额抵押权及让与担保尚未经立法,实务上问题滋生,本书乃依学说、法理及实务上已表示之见解,就此两种担保制度,尝试建立一较有系统,并具整体性,且在现行物权法制下较能接受之架构,但愿此或能稍有助于寻求解决之道。????求学时代,家中贫困,全赖父母兄长勤俭刻苦,呵护备至,方能专心向学。尤其是慈母育我疼我,胼手胝足,节衣缩食,蓄养家禽,以售卖所得,供我在外求学生活之需,学业乃得不辍。今慈母满面风霜,年已80有2,每谈及往昔艰辛,仍不免眼湿语咽。又初入法界时, 月俸微薄,岳母爱乌及屋,常资助有加,免我后顾之忧。赴美进修时,岳父知我阮囊羞涩,倾其公务员一生之积蓄,助我赴美留学,美梦成真。似此深情,至今仍无以为报,只有值兹下册书成,谨献给慈母及岳父母,
──────1页──────
????聊表寸心。????本书内容,大批仍循上册体例,且于付梓前,承台大朱教授柏松兄翻阅,并赐卓见,获益良多。复蒙傅庭长金圳、童庭长有德、潘法官正雄诸同仁惠加校对,彭法官松江制作判解与条文索引,谢欣雯小姐缮稿,均付出心力,谨表示由衷之谢意。服务云林,匆匆已届2年, 在此期间,子女照拂与家务操劳,均赖内子林美珠一人独自担当,辛劳备尝,自应附zhì@①,以示不忘。???? 谢在全???? 1991年1月20日
──────2页──────
????????【责任编辑】张越/党亚萍????【封面设计】王颖????字库未存字注释:????@①原字为讨的左半部右加志
民法物权论(下册)目录
【分类】民法物权论(下册)
【作者】谢在全
【出处】民法物权论(下册)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