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立体化学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立体化学 本章要求 1、基本概念 手性、手性分子、对映异构、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 2、对映异构体的命名、构型的表示 R、S 、 Fischer 投影式 3、化合物具有手性的判断 提 纲 立体化学的诞生和发展 手性的意义 不对称性 不对称合成概述 外消旋体的拆分 5.1 立体化学的诞生和发展 1824年,德国年轻化学家李比希,在研究雷汞时发现两种分子式完全相同但性质迥异的化合物,一种不稳定且极易爆炸,而另一种则十分稳定。 1828年维勒又用氰酸铵加热制得分子完全相同而性质不同的两种化合物,一种遇碱会放出氨,另一种不能。 1930年贝采利乌斯自己也发现分子式完全相同的酒石酸竟有两种,才相信这一事实。并建议把化合物分子式相同但结构式不同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这种特点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它是指偏振光通过它时会使偏振光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性质。具有旋光性的物质叫旋光物质。 1808年,法国工程师马普斯首先发现光的偏振现象。1811年,法国好几个科学家发现水晶体有旋光现象。 1830年贝采利乌斯首先发现酒石酸有两种,一种有旋光性,而另一种没有。1844年米切里希报道酒石酸盐是右旋的,葡萄糖酸盐无旋光性。1860年法国科学家Louis Pasteur发现有四种不同形式酒石酸:内消旋、左旋、右旋和外消旋。 于是化学界把分子式相同而旋光性不同的现象叫旋光异构,有这一特点的化合物互称旋光异构体。 怎样会引起这种排布 ?--------立体化学的诞生 1874年9月,荷兰年轻化学家范霍夫(van′tHoff,1852—1911)和法国化学家勒贝尔(J.A.LeBel,1847—1938)共同受到德国有机化学家维斯利采纽斯一篇论文的启发,该论文说:“如果分子在结构上相同,但具有不同性质的话,那么唯一可解释的是由于空间不同排列而产生的。”于是范霍夫和勒贝尔共同研究许多化合物及其反应后,相继发表《空间化学引论》、《空间化学》等论文,对凯库勒-布特列洛夫学说作实质性补充,从而建立碳原子四面体学说,为立体化学奠定了基础。 范霍夫和勒贝尔的理论 范霍夫和勒贝尔的理论假定碳原子四个价键指向四面体的顶点,而碳原子处于四面体的中心,对于像CR1R2R3R4的分子来说,异构体数目就有两个,因为两个四面体一个是另一个镜像,彼此不能叠合,从而产生两个空间结构不同的异构体。这一理论阐明只有不对称碳原子存在,物质才有旋光性的论断,并且推算出不对称碳原子数和旋光异构体数目的关系:旋光异构体数等于2n个,n是不对称碳原子的个数。 范霍夫还推断,由双键连结起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像围绕单键那样可自由旋转,因此如果各个不饱和碳原子上取代基不同,就会出现顺反/几何异构体。 张力学说 1885年德国化学家拜耳(Baeyer,1835—1917)根据范霍夫的学说,算出碳的四个价键之间夹角是109°28′,当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时,碳的价键就要从原来的伸展方向偏移一定角度,使价键扭曲。拜耳通过计算认为价键向内或向外扭曲都会产生张力,偏离角愈大,张力就愈大。拜耳的学说在有机化学教科书里叫做张力学说。 有机化学中存在着的异构现象 对映异构是指分子式、构造式相同,构型不同,互呈镜像对映关系的立体异构现象。 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只是对平面偏振光的旋转方向(旋光性能)不同。……? 例如,丁二烯水合得到两种2-丁醇 5.2 手性的意义 手性的定义 ---(以乳酸CH3C*HOHCOOH为例来讨论) 特征: (1)、不能完全重叠, (2)、呈物体与镜象关系(左右手关系)。 为什么要研究对映异构呢? 1.天然有机化合物大多有旋光现象。 2.物质的旋光性与药物的疗效有关(如左旋维生素C可治抗坏血病,而右旋的不行)。 3.用于研究有机反应机理。 生物体中的立体识别现象 5.3 不对称性 物质具有怎样的分子结构才与镜象不能重合,具有手性呢? 5.3.1 分子的对称性质 下面介绍分子中常见的几种对称因素: 对称面(σ) 对称中心(i) 对称轴(Cn) 更替对称轴(Sn) 凡物质分子在结构上不具有对称面、对称中心或四重更替对称轴,这个物质就具有手性,它和镜象互为对映异构,具有旋光性。 1. 对称面(σ ) 假如有一个平面可以把分子分割成两部分,而一部分正好是另一部分的镜象,这个平面就是分子的对称面(σ)。 2.

文档评论(0)

haoshiyi5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