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岛地域民间道教神像探究【内容摘要】青岛地域的道教神像创作历史悠久,其形象和内容众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道教神像与青岛民众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借助于信仰的民间表达,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社会生活的共同价值观。文章对青岛地域民间道教神像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关键词】青岛地域 民间信仰 道教神像民间是社会的基础层面,是最富有生命力又最为杂芜的社会组成部分。道教神像在民间信仰及社会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青岛地域道教神像的渊源(一)人口迁移中的神像信仰青岛地域古为东夷之地,夏禹为青州之域,周时为夷国。①至春秋战国时代,青岛大部分地区为齐国所属,胶南沿海一带为鲁国之地。青岛建埠之前,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在胶州。胶州自宋代开始,历经元、明、清以至民国,都是本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明代洪武年间,明朝为防倭在青岛一带设立“卫所”。“卫所制”是一种军屯性质,有一定的专职官兵,而大部分兵丁是“军屯”,平时为民,耕种田地,可带家属,战时为兵。《崂山县志》记载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倭夷入侵崂山沿海,居民多受其害,“诏近海诸卫分兵讨之”,永乐二年(1404年)设置即墨营。鳌山卫、浮山所、灵山卫等地官兵主要来自外地。官兵或携家属,或在当地安家落户、结亲、通婚,繁衍后代。伴随着人口迁移,人们也迁移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神像的信仰。神像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避灾驱邪,二是祈福纳祥。通过对神像的祭拜,摆脱恐惧,趋吉避凶,祈求道教神像的指引和帮助,为此构成了人们对神像认知的实质和基础。通过相信神明的保佑,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同时在面对自然和命运的挑战时,就会增添了几分信心。(二)青岛地域道教神像的多元性人们崇奉神灵带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塑造的每一尊神都期待满足某些要求,即神的职能作用。人们祈求保佑的范围很广泛,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祈求消灾弭盗、避祸降福、财丁兴旺等,这种信念反映了道教神像的多元性和功利性。从宋代至清代,青岛地域民间庙宇众多。南宋末年建(青岛)青云宫道观,祀玉皇大帝,龙王、雷公、电母、三官等诸道教神像。明成化三年(1467年) 建(青岛)天后宫,供奉妈祖、财神、龙王等道教神像。明代青岛沿海各个贸易口岸所建的天后宫有10多处。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即墨观音庙。明代末年建(青岛)海云庵(俗称老母庙),属崂山太清宫下院。正堂供奉观音老母,南殿供奉比干、关羽,左右配殿供奉龙王、老君。民众进香许愿,祭扫神灵,祈求丰收和海上平安。清代仅在平度县城建的庙宇就有天宫神寺、云台观、城隍庙、崇德宫等近30座。清代胶州的财神庙是当地知名的庙宇,香火鼎盛,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胶州志》记载参拜财神庙的“香客接踵而至,人头攒动,易入难出”。青岛地域的民间道教神像祭祀背后体现了民众“钱满柜、粮满仓、子孙满堂、多福多寿多吉祥”的美好愿望。二、青岛地域道教神像构成(一)财神青岛地域供奉的文财神多为范蠡、增福财神李诡祖、武财神多为关羽。青岛地域道教神像画中的财神往往是两个神,即文武财神。武财神在上,文财神在下。1.文财神范蠡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经商被尊奉为财神。《史记》记载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当时齐国在海畔有两个治所,一个是琅琊,一个是即墨,现在都属于青岛。后来,齐王礼请范蠡当相国,范蠡化名跑到陶(今山东肥城)经商成为巨富,称为陶朱公。范蠡于19年间,三致千金,三散家财,乐善好施,成为青岛民间信奉的财神。2.增福财神明清时期,崇拜财神之风盛行,李诡祖成为青岛民间最受欢迎的增福财神。李诡祖是山东淄川人,北魏年间在曲周做县令,去世后成为天上星宿中的财神,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清代平度年画中的增福财神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喜、财。青岛有供奉增福财神的传统,青岛天后宫、胶州财神庙等道观最早供奉的都是增福财神。3.武财神关公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山东人坚持“孔颜人格”,对朋友讲义气,做事、做人讲忠诚。山东人忠实厚道,做人如此,经商如此,选择财神也是如此。关公形象威武,忠勇感人,他的忠诚和信义被山东商家奉为诚信楷模,关公因此也成为青岛民众心目中的武财神,也是青岛民间的镇宅之神。(二)灶王灶王在民间被奉为主宰家庭平安兴衰的一家之主。清代平度年画的灶王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复杂的是三段式的灶王图。它采用阁楼式构图,上层是赐福财神和童子;中层为灶王夫妇及侍从,有的还加了麒麟送子和摇钱树;下层是宅神,两边有文官、武将和侍从。最底层有聚宝盆和鸡犬等。加上画幅两侧的八仙人物,全图通常有32人。画面层次非常丰富、构图饱满,装饰性也很强。(三)龙王龙王“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在山东民间广为流传,清代袁枚的《子不语》记载此事为“山东文登县毕氏妇……见树上有李……采而食焉……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