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海师附中:梁礼平)课件.ppt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海师附中:梁礼平)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师附中:梁礼平 探究一、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 资料分析 中心法则补充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总结 同一株水毛茛,裸 露在空气中的叶是扁平的叶 片,而浸在水中的叶片深裂 成丝状。 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技能训练 长翅果蝇 残翅果蝇 请针对出现残翅 果蝇的原因提出假说, 并进行解释。 这个实验说明 基因与性状的关 系是怎样的? 温度→ 酶的活性→代谢→翅的发育 * 请你根据DNA复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画出一张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图。 动动手 遗传信息:指核酸碱基的排列顺序 转录 DNA RNA 翻译 蛋白质 复 制 中心法则的发展 阅读资料分析: 大胆猜想 生物界是否还有其它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呢? 1957年克里克的预测: 问题1:RNA能否复制? 用图解表示 问题2:能否以RNA为模板合成 DNA?用图解表示 问题3:疯牛脑细胞内大量异常 蛋白质形成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资料分析 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资料分析 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2、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资料分析 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2、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资料分析 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2、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3、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这种因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形成。 资料分析 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2、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3、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这种因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形成。 资料分析 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2、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3、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这种因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形成。 资料分析 转录 DNA RNA 翻译 蛋白质 逆转录 复制 复制 中心法则的发展: 基因→蛋白质→性状 ? 实例一:白化病 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 探究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你能从基因控制 蛋白质合成的角度 来解释白化病 这一现象吗? 控制酪氨酸酶的 异常 控制酪氨酸酶的 正常 不能正常合成 正常合成 表现为白化病 表现正常 基因 酪氨酸酶 酪氨酸能转化为黑色素 基因 酪氨酸酶 酪氨酸不能转化为黑色素 基因 酶 代谢过程 性状 实例二: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你能仿照实例一,来 解释豌豆圆粒和皱粒 这一相对性状吗? 学以致用 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 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 蔗糖不合成为淀粉,蔗糖含量升高

文档评论(0)

brnpnu31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