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强心药: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 强心甙(苷) 咖啡因、樟脑、尼可刹米、肾上腺素 ★强心甙(强心性配糖体) 选择性强心作用,即心肌收缩力↑ ,心脏输出量↑ 主存于:洋地黄、毒毛旋花、铃兰、福寿草等 洋地黄 ●强心——心肌收缩力↑,心率↓。收缩期缩短,舒张期相应延长,心肌能得到充分休息。 ●利尿——强心后,肾脏血液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应用] ◆治疗各种心脏代谢性功能障碍的病例——代谢失调性心脏病,颤动性心律不齐等 ◆治疗心性水肿 ◆外科手术,重设之前预先注射,起保护心脏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洋地黄具有蓄积中毒作用。 2、心肌炎、心内膜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心脏的器质性疾病禁用。 3、使用洋地黄期间,禁用钙剂或钾盐,因为钙离子能提高心肌的兴奋性,能增加洋地黄的蓄积中毒作用;钾离子能降低心肌兴奋性,从而减弱洋地黄的药效。 4、应用标准制剂 ★其他强心药 咖啡因、樟脑、尼可刹米、肾上肾素等 二、作用于血液的药物 (一)止血药 1、促进血液凝固或影响小血管壁功能,制止出血的药物。 2、凝血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活素) (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凝血酶) (3)纤维蛋白形式(丝网,网住血小板、血球,血凝块) 3、止血药 (1)促进凝血因子的活性,加速血液凝固过程 (2)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3)改善血管壁的正常结构,加强其收缩功能 A.全身止血药 (1)影响血管壁—安络血、垂体后叶素 (2)影响凝血过程—维生素K、止血敏(酚磺乙胺) (3)抗纤维蛋白溶解—6-氨基己酸 中药:白芨、云南白药、三七 B、局部止血药——纤维多孔和表面粗糙,敷于出血部位:血液流入其中,激活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凝集成血栓,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堵住伤口,止血作用。 用于外伤出血及各种外科手术的止血药有: 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氧化纤维素(止血纤维素) 三氯化铁:(沉淀Pr,收敛止血,防腐消毒作 用,1%~5%外用,皮肤、黏膜出血) (二)抗凝血药 延长血液凝固时间或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 输血、抽血化验时应用较多。 1、枸橼酸钠(柠檬酸钠):4% 90ml血液+4%枸橼酸钠10ml 枸橼酸基离子与血浆中Ca2+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复合物,使血中Ca2+减少,凝血作用受到抑制。 2、肝素——影响凝血过程 (三)抗贫血药 1、促进机体的造血机能,补充造血所必须的物质,以改善贫血状态的药物。 2、(1)铁制剂:硫酸亚铁(内服) 聚糖铁钴注射液 含糖氧化铁 (2)其他抗贫血药—— VtB1、氯化钴 * * 第10章 作用于血循环系统的药物 ◆ 强心药 ◆ 作用于血液的药物 ▼ 止血药 ▼ 抗凝血药 ▼ 抗贫血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会心理指导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社会心理指导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社会心理指导师考试题库.doc VIP
-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司机)四级(中级工)理论题库.docx VIP
- 2025年年基础电信企业专业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考核要点与评分.pdf VIP
- 交通事故中二次撞击现象法律分析.doc VIP
- 2025高考语文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docx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城投集团招投标管理办法(2020修订).docx VIP
- 代谢性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