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文言词语基础知识.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词义感情色彩变化 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 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浪,含贬义。 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 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格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 如题例中“鄙”字。 单音词变双音词 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无论”,古义是“更不必说”的意思,而不是现代汉语中的连词。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理解时,要联系整句话,把各个解释放入句中去贯通,解释准确且无滞碍的应是正确的。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应以掌握课内为主,学会运用为要。 解释下列加点词。 [即学 即练]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 称。 古义: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今义:没有血缘关 系的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与人世隔绝的 地方。今义: 专指男子法定的配偶;走投无路的境地。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 的连词。 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 者。 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古义:跑。今义:行走。 【解析】“以”处在后一分句句首,是表目的的连词,意思是“用来”,可推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这些句中的“以”也是表目的的连词。 考点五 文言虚词的用法 [先做 后讲] 表目的,用来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熟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用法和典型实例。如“之”“其”“以”“于”“而”等文言虚词的常见意义、用法,以及它们不同意义的典型例句。在学习或考试时,以典型实例作为参照物,推论虚词在其他句子中的意义及用法。 (2)结合语境确定虚词的意义。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的意义与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结合运用文意理解和句法分析两种方法。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则” 是连词还是副词?从分析语法入手,可知后文“国恒亡”是假设的结果,那么“则”就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相当于 “如果”。 (3)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即掌握每个虚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作用,看它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以便确定如何翻译。如“之”作助词时,处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之”就是这种用法;而在“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中,则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4)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如“也”表示语气,用在句末多表示判断、解释和说明。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即学 即练]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C 初试身手 寓讲于练 演练提能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练出高分 初试身手 寓讲于练 演练提能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练出高分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第五节 文言词语基础知识 文言虚词之“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漫漫其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1.(2015·台州)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小题 热身] 丢失 大腿 计划 热水 到 将近 2.(2015·湖州)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逃跑 靠近 通“熟”,仔细 离开 间或,偶然 恰逢 没有 文言词语的考查,自2015年始,已纳入考纲,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 [考点 梳理] 7~9年级课内文言文。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根据平时积累判断意思或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词语。学习常用实词时,要熟记课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解析】通假字是指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从读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的关系。故答案为“唱”通“倡”,倡导。 考点一 通假字 [先做 后讲] “唱”通“倡”,倡导 【解析】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故答案为“被”通“披”,穿着。 “被”通“披” 依据字音,求得本字;凭借字形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