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分解.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 甫 诗 三 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思想及创作风格。 2、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分析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3、准确流利地背诵并能默写这三首诗。 杜甫的经历 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修文馆学士。他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读书、壮游(35岁以前); 长安求职(35-44岁):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 陷贼与为官(44-48岁):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漂泊西南(48-59岁逝世):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kuí)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望 岳 思考: 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省泰安 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 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理解内容。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翻译:泰山(的景象)到底怎么样?那青翠的山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翻译: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翻译: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到那时看众多的山,全部都显得低矮渺小。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到那    时看众多的山,全部都显得低矮    渺小。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造物者对泰山的情有独钟;一个“割”字,夸张的说法,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被判若早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形象。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劫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 写作背景 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与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草木长的照样十分茂盛。 写望中所见,勾画出战乱后首都的面貌。“国破”和“城春”两意相反,诗人以之对举,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胆战心惊(触景生情)。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应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移情于景)。 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移情于景,通过花和鸟这两种具有春天特征性的事物表明诗人对时事和离别的伤感。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深沉的家国之思得到充分的表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书抵得上万辆黄金那么珍贵。 “连三月”写出了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的难得与珍贵。真切的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对家人深切的思念、担忧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饱经忧患,强烈了忧国思家之情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