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究」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区域研究 学分数3 授课教师 授课.docVIP

「区域研究」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区域研究 学分数3 授课教师 授课.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研究」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区域研究 学分数3 授课教师 授课

「區域研究」課程大綱 課程名稱:區域研究 學分數:3 授課教師: 授課教室: 授課時間:星期二第5、6、7節 聯絡信箱: 課程簡介 「區域研究」在地理學中扮演極為重要的概念,正如學者哈特在其著作中指出區域研究是地理學的最高形式,而學者對於區域概念的界定與研究更是不計其數,並且重要性擴及人文與社會科學的領域。本課程從區域地理的角度探討區域研究的意涵,並延伸至不同學科對區域研究的議題,涵蓋區域、與概念的釐清、不同學門進行區域研究的取向等,接續探討區域研究中各個重要議題,如文化研究、都市治理、文化消費、女性主義及產業經濟等。本課程亦著重個案討論,期望透過個案的探討,引領同學深入認知所身處的生活區域,並反思自我與區的常識看法。課程目標不只單純介紹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同學能夠主動積極地對區域社提出批判性理解與分析。 課程要求與評量標準 1.課堂與發言 0% :依據課程指定報告討論發言。 2.期中考與期末考 % :以上課指定閱讀內容為主,解釋概念與申論分析。 3.學期報告 % : 主要教材 Mike Crang,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2003,《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 保羅˙科拉法樂,2005,《地理學思想史》,台北:五南。 Tim Cresswell,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 Paul Cloke、Philip Crang與Mark Goodwin編,2006,《人文地理概論》,台北:巨流。 王洪文,1991,《地理思想》,國立編譯館。 課程進度 第二週03/03:課程介紹 Paul Cloke、Philip Crang與Mark Goodwin編,2006,《人文地理概論》,台北:巨流,頁1-32。 王洪文,1991,〈區域論〉,《地理思想》,國立編譯館,頁381-402。 〈〉《地理思想》: 思考問題:什麼是區域?區域研究有何重要性? 第三週03/10︰區域研究途徑與各類議題 保羅˙科拉法樂,《地理學思想史》,台北:五南,2005,頁155-198。 陳國川,〈區域地理的回顧與前瞻〉。 陳國川,〈地理學的內涵與地理教材的組織〉,《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1995,頁163-238。 思考問題:地理學傳統下區域研究的位置?傳統區域研究與新區域研究有何不同? 康培德,〈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地域」一詞的理解與討論〉,《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2011,頁353-371。 梁炳琨,〈地理學的區域研究進展與議題、尺度分析〉,《社會與區域發展學報》,第 3 卷 第 1 期(2010.12)。 王秋原、趙建雄和何致中,〈區域地理研究的探討〉,《地理學報》,22:83-102(1997)。 思考問題:區域、領域與地域有何不同?不同學科下的區域概念為何?區域概念與社會實體之間的關係為何? 第四週03/17︰區域研究與歷史學 施添福,〈淸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硏究〉,《臺灣風物》40:1-68 1990 。 林玉茹,〈歷史學與區域研究:以東臺灣地區的研究為例〉,《東台灣研究》7,頁 103-134 2002.12. 。 施雅軒,〈地理學的歷史取向〉,《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報》,第二十七期:71-84 2000 。 思考問題:地景面貌的發展與社群聚落的關係?區域意識如何建構? 第五週03/24︰區域研究與人類學 莊英章,〈歷史人類學與華南區域研究-若干理論範式的建構與思考〉,《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三卷 第一期(2005.04),頁155-169。 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臺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載張炎憲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三),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8,頁95-125。 黃應貴,〈人類學的空間研究〉,《聚落與社會》,1998,頁67--105。台北:田園城市。 思考問題:人類學對區域研究有何貢獻?有何超越與其侷限? 第六週03/31:區域研究與社會學 章英華,〈都市社會學中有關空間的研究〉,《中國民族學通訊》27: 40-47(1990)。 蘇碩斌〈研究人或空間—台灣都市社會研究的成立與變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0 3 : 397-439(2008)。 思考問題:都市空間對大眾生活有何影響?如何探討人的生活與空間結構的關係? 第七週04/07︰區域研究與政治學 Michel Foucault,〈全景敞視主義〉,《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劉北成、楊遠嬰譯),台北:桂冠,1992,頁195-227。 Michel Foucault,〈地理學問題〉(王志弘譯),收於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1994,頁385-397。 Denis Wood,《地圖權力學》(王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