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为终端走向前台,再创“中国制造”神话.doc
华为终端走向前台,再创“中国制造”神话 从2003年开始重新接触手机终端,到2009年正式冲击手机市场,再到2013年大张旗鼓地启动4G手机战略,华为步步为营,终于在全球手机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华为在手机终端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早期,华为为了确立其在通信设备领域的领导地位,甚至在《华为基本法》中强调不进入信息服务业。事实上,华为不仅对信息服务业排斥,对其他通讯终端同样如此,比如固话、小灵通和手机终端。之所以如此,既有追求专业的缘故,也有怕碰壁的酸楚。然而,当通信业浩浩荡荡地跨过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当华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华为人终于无法再对日益膨胀的终端市场无动于衷。随着华为的全面介入,智能手机市场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洗牌高潮。 业障:华为终端之殇 毋庸讳言,任正非是一位非常强势的企业领袖。虽然强势并不意味着自以为是和不知悔改,但具有这种特质的人无疑更容易固执己见。这一点在任正非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在华为终端之路上,任正非还是表现出了一位领袖应有的大度。在总结2001―2002年公司管理的十大要点时,任正非曾公开表达歉意,坦诚了三大决策失误:第一是CDMA;第二是PHS,也就是小灵通;第三是手机终端。广泛来说后两者都属于终端。 关注通信发展史的人都知道,CDMA、PHS和手机终端正是21世纪最初几年通信产业发展的支柱,或者说三大增长点。因为决策失误,华为在中兴、UT斯达康等企业高速增长时束手无策。要不是之前几年高速发展积累了不小的优势,华为很可能失去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读史可以鉴今。回顾那段历史,如果华为抓住这三次机遇的话,极有可能提前数年就奠定了其在全球通信产业的领导地位。最让人遗憾的是,导致这三次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公司一直强调的专业化决策导向,而是华为在固定电话上的失败经历。 相比于更高端的交换机、通信网络的软硬件系统,固定电话的终端技术含量实在不值一提。而一向以技术著称的华为居然在这上面折戟沉沙,说起来的确颇为令人扼腕。然而事实的确和华为开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玩笑―由于始终无法解决固定电话的质量问题,经过多番努力的华为最终放弃了固话市场。很多人刚知道这段历史的时候,会想当然地认为华为没有在固定电话终端上投入太多。事实并非如此。当时,华为为了开发固定电话终端,专门成立了终端事业部,并任命知名度极高的毛生江负责。毛生江是华为的传奇人物。华为企业文化史上极为著名的一句话――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就是从毛生江的履历中提炼出来的。有了能力极强的负责人,有了公司上下的大力支持,终端事业部也极争气地开发出了桌面电话机、壁挂式电话机、多功能话机和无绳子母机等一系列产品。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产品面世后就问题不断,质量始终难以让人满意。举个例子:为了推广新产品,华为北京办事处主任送了一部固定电话给一位局长,没想到刚用几天就坏了。办事处主任赶紧给换了一部,谁知道又坏了。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样的质量问题并不是特例,而是相当普遍的问题。事实表明,华为固话终端的确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更让华为困惑的是,原本市场推广能力极强的销售人员,在推广固话终端时却无法展现他们在交换机市场上的所向披靡。原因其实很简单:交换机面向为数不多的公共部门和企业用户,而固话终端面向的却是广大老百姓。无论是消费群体还是销售渠道,二者都完全不相同。如此一来,华为人用销售交换机的方式来推广固话,当然无法打开市场。 固话终端上的失败经历对华为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由于这次失败,让任正非做了不做终端的决定,以至此后在面对小灵通和手机终端市场的诱惑,华为都“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旁观。 反省:新时代的觉醒 21世纪初,全球IT产业遭遇寒冬,通信产业也难逃厄运。国际上著名的通信企业在股市上节节败退,大部分企业只能靠裁员和压缩业务来弥补亏损。面对压力,华为将最大的子公司安圣电气卖给了美国的爱默生电气。数据显示,安圣电气仅2001年销售额就达到26亿元,拥有48项国家专利,盈利能力良好。同期的UT斯达康、中兴和波导等企业,有的靠小灵通迅速上位,有的在刚刚兴起的手机市场风生水起。两相比较,华为的壮士断腕难免让人叹息。 以UT斯达康为例,2000年年末,该公司销售额不足30亿元,而到了2003年,它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亿元。同期,以波导、TCL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也将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提升到惊人的60%,彻底将以摩托罗拉、诺基亚为代表的跨国巨头甩在身后。虽然国产手机厂商很快就风光不再,但短短两三年时间,这些企业已经赚得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与他们相比,华为只能蛰伏反刍,浪费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好在任正非很快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2003年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承认自己在CDMA、小灵通和手机终端的决策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