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创新.docVIP

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创新.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创新.doc

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创新 摘 要: 榛子为榛科榛属植物,全世界有16种,我国原产8个种和2个变种;我国现有榛林的95%是野生平榛,选育的平欧杂种榛和引进的欧洲榛是目前主要的栽培种。从平榛资源调查和选优、平欧杂种榛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我国其他榛属资源的利用和国外榛属资源的引种等方面对我国榛子的育种现状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及国外榛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比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从现有平欧杂种榛在科研和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第1代平欧杂种榛的目标性状改良及今后榛属植物的育种策略等方面,对榛属育种与资源利用提出了一些见解,以期与国内同行专家进行交流。 关键词: 榛; 种质资源; 品种选育; 育种创新 中图分类号:S6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980?穴2013?雪01-0159-06 榛子是世界四大坚果(榛子、核桃、扁桃、腰果)之一,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A,B,E和铁、钙等矿质元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榛子为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植物,全世界约有1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欧洲榛起源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地区、黑海沿岸及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公元前由此向希腊和罗马传播,其后逐步深入到欧洲的其他地区。榛子在19世纪真正走向园艺化栽培,主要品种来源于欧洲榛(C. avellana)、大果榛(C. maxima)及其杂交后代[1]。我国作为榛子重要的产地,原产有8个种和2个变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榛林167万hm2,其中95%是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2],平欧杂种榛(C. heterophylla Fisch. × C. avellana L.)自选育成功,已成为目前主要的栽培种,已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新疆等地引种栽培。 1 我国榛子的育种现状 我国原产榛子8个种和2个变种,尽管资源丰富并且分布广阔,但受到品种及栽培技术的制约,大多数处于野生状态,园艺化人工栽培起步较晚。作为我国的主要栽培种,平榛具有抗寒、耐瘠薄,抗枯萎病等特点,但是由于坚果个小,果壳厚,出仁率低,单位面积产量低等缺点,严重阻碍了榛子商业栽培的发展。1980―1984年,我国对野生平榛进行了选种,筛选出6个平榛品种,但仍有果小、壳厚、产量低等缺陷。1980―2002年,国内专家利用平榛的抗寒性和欧洲榛的大果特性,开展了榛子的种间远缘杂交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品种(系)筛选,先后培育出众多优异育种材料,具有坚果大、丰产性强、出仁率高、种仁饱满、风味佳,适应性强等特点,并在抗寒性方面大大超过欧洲榛,适于在东北南部、华北、西北等地区栽培,迄今,我国已有十余个经审定的平欧杂种榛品种(表1),兼具各种优良性状的杂种榛品种(系)现已从辽宁被引种到全国各地,上述成果填补了我国榛子生产无栽培品种的空白,完成了我国榛子育种的早期目标,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榛子从此进入园艺化栽培阶段。 我国的第1代平欧杂种榛虽然在适应性方面优于欧洲榛,但是还不能满足对加工性能的要求,在果实经济性状方面,如果形、果壳厚度、脱皮性状、烤食风味等还需要进一步改良;另外,在抗寒性方面,已鉴定的品种冬季休眠期能抗-35 ℃的低温,在北纬42 °以北的地区栽培会出现冻害、抽条等现象,筛选高抗寒型(抗-38~-40 ℃低温)新品种对该区域的榛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外榛子育种经验,结合我国的气候特点及未来的市场需要,我国第2代榛子的育种目标是:在继续提高抗寒性、适应性的同时,定向培育带壳烤制型和适合机械脱壳加工的仁用加工型品种。针对上述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选优后平榛与欧洲榛之间的远缘杂交、平欧杂种榛之间的杂交、平欧杂种榛与其父母本之间的回交工作,已在各相关研究单位展开。根据上述育种目标,在历年常规杂交工作之外,本课题组针对平欧杂种榛的现有群体展开了选优工作,科研成果“加工型和高抗寒型平欧杂种榛新品种筛选”已经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筛选出‘平欧69号’、‘平欧28号’等品系的加工性能较优。 除平榛外,我国原产的榛属种质资源还有:毛榛、川榛、华榛、绒苞榛、滇榛、刺榛和维西榛,这些种质资源是梁维坚、张育明两位教授历经八年时间(1980―1987)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榛属资源普查而科学分类得出的,在《中国果树志?板栗榛子卷》[2]详细记录了各种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规律和利用价值等。遗憾的是,这些特异种质目前尚未在育种中得以应用。在未来通过杂交育种的种质创新中,毛榛浓郁的种仁香味、华榛的无萌蘖性状和单干乔木性状、川榛在秦岭以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的适应性等,将会引起榛子育种者的高度重视。 为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