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介之推不言禄.ppt
盗 1、盗名不如盗货。 2、“季康子患盗。” “大盗移国。” 贼 1、贼夫人之子。 2、使鉏麑贼之。 3、反不讨贼。 偷 1、“赵孟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明主。” 2、“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3、“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4、“使百吏免(勉)尽(尽力)而众庶不偷。” 5、、“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 6、“楚有善为偷者。” 【辨析】盗、贼、窃、偷。 用做动词时,“盗”指偷窃,“贼”指毁害。《荀子·修身》:“害良曰贼,···窃货曰盗。”用作名词时,“盗”指偷东西或窃取声誉的人,而“贼”则引申为乱臣或攻杀抢劫的人。 “盗”与“窃”比较,“盗”通常指偷东西的人,“窃”通常指偷东西的行为。 “偷”,先秦同“盗”不是同义词。汉代以后才有偷窃的意思,并可通“盗”构成同义联合式的复音词:《论衡·答佞》:“偷盗与田、商同知,偷盗以欲自劾也。” “盗”字又作动词的修饰语,表示私自或偷着干某种事情。《论衡·骨相》:“通有盗铸钱之罪。” 12、况:连词,何况,况且。表示更进一层。 13、义:指公正、合理应当做的。名词用如意动用法,以···为义。 14、赏:赏赐、奖赏。奸:邪恶、狡猾。 15、蒙:欺。处:同处于朝。 奸 1、“奸王之位,祸孰大焉?” “又奸先王之理。” 2、“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3、“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4、“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 5、“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 【辨析】奸、姦 “奸”的本义是干扰,“姦”的本义是邪恶。 后来“姦”也可以写作“奸”。现在“姦”简化为“奸”。 16、盍:何不的合音词。 17、怼:怨恨。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18、尤:动词,指责、责怪。 19、焉:兼词,于是、于之。 尤 1、“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2 、“人,动物之尤物。” 3、“居处恭俭,食饮被服尤节约。” 21、若何:固定结构,问情状、商可否。做谓语。 22、言,身之文也:判断句。 是:指事代词。作主语。 文 1、“物相杂故曰文。” 2、“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3、“故文,反‘正’为‘乏’”。 4、“未尝不临文嗟悼。” 5、“皆衣文衣而武康乐”。 6、 “文身断发。” 7、“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章 1、“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2、“文章尔稚,训辞深厚。” 23、偕:共同。 24、绵上:晋国地名。为之田:双宾结构。给他作为祭田。之:指代介之推。 25、志:记载。 主题 文中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求俸禄,不图功名的品德。在晋文公流亡的过程中,介之推伴随多年,当晋文公返国为君之时,随从的群臣居功邀赏,唯独介之推超脱于纷争之外,并在其母的赞赏支持下,偕隐于绵山。介母的三番设问,意在考验其子,并非指使其子去追逐名利,作者笔法新奇,值得玩味。 本文艺术手法赏析: 介之推偕母归隐的动机和心理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 介之推认为晋文公能够重登九五之位,是天命的体现,“二三子”据天功为己有,是贪的表现,无异于犯罪。而晋文公不以此为“奸”,还理所当然地给予赏赐,这就成了上下蒙蔽,他是不屑于效仿的。 母亲和介之推有两次对话。第一次是试探性的建议:“何不自己也去求得赏赐呢?否则,就这样默默地死去又能怨谁?”遭到介之推的拒绝,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二三子”所做的不正确还去效仿,罪过更大。而且已经说了晋文公的坏话,就不能再领取他的俸禄。母亲再问说:就算不要赏赐,那么让他知道你有功怎么样呢?介之推又拒绝说,既然都要隐居了,又何必还要这样的名声呢?母亲明白了介之推的意志是坚定的,就表示要和儿子一起隐居。这一段对话写得十分巧妙,既细致入微地剖析了介之推的心理,又不流于枯燥说理: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一一跃然纸上。 课后练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天实置之( ) (2)以死谁怼( )? (3)尤而效之( ) (4)且旌善人( ) (1)安排(2)怨恨(3)过失(4)表扬,表彰? ?2.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二三子以.为己力 B.皆以.美于徐公 C.?以.绵上为之田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答案:C(C介词,把;ABD均是动词,“认为”的意思)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在下的从亡者把有罪的事作为正义,在上的君主奖赏他们所做的坏事,他们上下相互欺蒙,我无法与他们相处了。 (2)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言语是人身上的文饰。身子都隐去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它?这还是想求得为人所知啊。 ?4.晋侯说“以志吾过”,从文中看,他的“过”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