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艺术.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史艺术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人物传 2009-04-06 12:09   “二十四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二十四史”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史”,所提供的历朝历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史实之繁富,治国经验教训之丰富,可以说古代史书无出其右者。毛泽东很重视阅读“二十四史”,其重要部分读得很细、很熟。他读此书,与史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更强调总结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和兴衰之由。毛泽东留下了阅读“二十四史”的大量批语,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毛泽东喜读“二十四史”。据曾经给毛泽东选读“二十四史”及《昭明文选》等文史书籍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芦荻说,“二十四史”的重要部分,毛泽东起码读了三遍以上,有的书皮都磨破了。   1942年,毛泽东曾在延安窑洞家中与徐复观叙谈。徐复观问毛泽东如何读史,毛答:“中国史应当特别留心兴亡之际,此时容易看出问题。太平时代反不容易看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留心兴亡之际”,这也是毛泽东读“二十四史”的基本方法和侧重点。   对“二十四史”中的很多人物,毛泽东都作出了或褒或贬的评价。并通过这些评价,总结历史上一些朝代的治国经验,和一些朝代的败亡教训,以作为管理国家的参考,并借以教育广大干部。现依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及“二十四史”有关部分、《资治通鉴》等书籍,简要介绍毛泽东阅读“二十四史”中三篇人物传的情况如下。   汉章帝容许争论 东汉肃宗孝章皇帝刘炟(公元58~88)   毛泽东读《后汉书·袁安传》,对书中记述东汉章帝时一次朝廷争论的一段话作了言简意赅的评点。   《后汉书·袁安传》写到,汉章帝时,朝廷就北匈奴问题展开了一次激烈争辩。早在公元48年,东汉光武帝时,匈奴就分裂为北匈奴、南匈奴两部,北匈奴留居漠北,南匈奴南下依附汉朝。章帝元和二年(85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说:“朝廷既已跟北匈奴和亲,而南匈奴仍前往北匈奴抄掠,北匈奴单于说汉朝欺负他们,以此为藉口意欲侵犯汉朝边境。臣以为应当归还南匈奴掠得的北匈奴人口,以安抚北匈奴。”章帝下令召集大臣们在朝堂议论此事。   公卿们众口一词说:“北匈奴奸诈,欲壑难填。如果归还南匈奴夺得的北匈奴人口,北匈奴就会更加狂妄,故不能同意孟云的上书。”身居太仆高位、掌管宫廷车马和全国马政的袁安,力排众议,坚决主张采纳孟云的意见,将南匈奴掠夺来的北匈奴人口悉数归还北匈奴,以示汉朝守信。他说:“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觉得袁安说的有理,遂转而附和袁安的意见。这让太尉郑弘和担任司空的第五伦非常不快,都认为桓虞不坚定,背叛了他们。郑弘甚至给桓虞扣上政治大帽子,说“凡是主张归还北匈奴人口的人,都对朝廷不忠”。桓虞对郑弘这种毫无道理的说法给予了驳斥。   有关官员将朝堂争执的情况及时报告了章帝。袁安等人摸不清皇上是什么态度,深恐皇上怪罪他们,立即上交印绶,以示谢罪。   章帝下令说:“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訚訚衎衎,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就是说,朝廷的事情通过讨论决定,朝廷的方策由百官决定。中正和悦,这才符合礼制的法则。而鸦雀无声,大家都把真实的想法藏在心里,对朝廷来说并非好事。章帝采纳了袁安等人的意见,还说他们没有过错,不用谢罪。   毛泽东阅读《袁安传》至这一段,批了四个字:“可以争论。”   这是对汉章帝容许大臣们在朝堂就国家大事展开争论的明智做法的肯定。朝堂争论有益于朝政。汉章帝通过朝堂争论,正确处理了归还被掠的北匈奴人口问题,就是一个例证。   据史书记载,汉章帝颇有“开明君主”的风范。西晋华峤说:“明帝察察,章帝长者。”汉明帝对人苛刻,汉章帝为人宽厚,东汉的这两位皇帝作风大不相同。《后汉书》给汉章帝下了这样的评语:“章帝素知人厌明帝苛切,事从宽厚。”他能听取臣下的各种意见,作出较为正确的选择。他下令废除明帝以来的多种苛政,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有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局面的出现,得到了后代史家的好评。   梁武帝“专听生奸” 梁武帝萧衍(464~549)字叔达,是中国第一个信佛的皇帝   毛泽东读《南史·贺瑒传》附《贺琛传》,对南朝梁武帝萧衍有两段发人深省的评论。   梁武帝本是南齐雍州刺史,乘南齐内乱夺得帝位。他在位48年,想做一番事业,然而不但国家没有治理好,还把自己的性命丢了。公元549年,叛将侯景以10万兵力攻破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宫城后,将梁武帝囚禁于净居殿,不给饮食。这位皇帝饥饿、忧愤成疾。“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殂。”“荷荷”是象声词,为怨恨之声。时年86岁的梁武帝,要吃一口蜂蜜而不可得,喊了两声“荷荷”,含恨而死。   梁武帝在位时,有一位名叫贺琛的大臣曾上书梁武帝。当时武帝年事已高,百官“缘饰奸谄,深害时政”,奸邪小人纷纷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现,官场风气败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