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主题_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件).ppt

第四主题_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京日日新闻》报导日军在南京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 ;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掌握卢沟桥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了解南京大屠杀等日军暴行。 4.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5.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知识回顾一;知识运用一; 5.阅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的罪行翻案,如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几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强烈抗议。 ? 请回答: (1)结合教材,谈谈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城犯下的滔天罪行。 (2)当前,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极力否定南京大屠杀,并不断篡改历史教科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知识回顾二;知识运用二;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 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观点一:“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观点二:“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要支持?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知识回顾三;知识运用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 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台北举行。; 5.在一次历史课堂上,同学们在热烈地探讨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同学A: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胜利。 同学B: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同学C: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他们的说法对吗?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中 华 民 族 的 抗 日 战 争;材料一 (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致的政体……” 材料二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以上材料引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松花江上》 ;拓展提升;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 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进步。……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人民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材料二:;(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1分) 面对日本帝国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