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2、地质学的研究意义;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现在是过去的钥匙 ( The present is the key of the past) 赫顿(J.Hutton,1788 );第2讲 地球概述;陆地地形十分复杂,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主要单元:1. 山地、2. 丘陵、3. 平原、4. 高原、5. 盆地、6. 裂谷系统。;海底地形可以划分为:1. 洋脊和海岭、2. 大洋盆地、3. 海山、4. 岛弧和海沟、5. 大陆边缘。;岛弧——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火山列岛。
海沟——岛弧靠大洋一侧的海底巨型凹槽。;2、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地温梯度。;3、地球内部圈层及划分; 地壳(A)是指地球最外的一圈,即在地面以下至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
地幔(B、C、D)地幔可分三层:上地幔(B)、过渡带(C)和下地幔(D)。
地核(E、F、G)包括外核、过渡层、内核三部分。;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对比表;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4、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自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它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以及确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第3讲 内动力地质作用;2、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3、地质作用的类型
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整个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根据动力及作用方式分:构造运动 地震作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动力地质作用;(1)按构造运动的方向:升降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分为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水平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运动。分为造山运动和造谷运动。
(2)按构造运动的时间分为: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古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1)构造地震:地应力的累积超过岩石临界强度而产生的地壳断裂。占全球的90%,数量多、破坏大。
(2)陷落地震:由悬空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震源浅、范围小,占3%。
(3)火山地震: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局限于现代火山活动带,强度不大、震源较浅、范围较小,占7%。
(4)人工地震:因施工打桩、地下核试验、人工爆破、水库等人为原因引起的地震。规模小、范围小。;6、地震的主要参数;7、世界地震的分布:
;8、岩浆作用;(2)岩浆作用——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岩浆冲破地壳上升到地面——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岩浆上升到某一部位侵入到围岩中——侵入作用。 ;③世界活火山的分布
全世界的活火山大约有500-600座。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环太平洋火山带——分布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大陆板块的汇聚型边界的大陆一侧,已知有319座火山,占62%,以安山质和流纹质熔浆喷发为主。
地中海--印尼火山带——又称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位于非洲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汇聚型板块边缘,已知有94座活火山,占18%,熔浆喷发从基性到酸性都有,性质多变。
洋脊火山带:
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洋脊,已知有活火山60余座,多为玄武质岩浆。
大陆裂谷火山带 :位于东非裂谷。;④侵入作用——地下深处的岩浆沿软弱带向上侵入到围岩中冷凝固结成岩石的过程叫侵入作用。其方式有岩浆以热力熔化围岩和以机械力挤入围岩两种方式。根据岩浆侵入部位不同,可分为深成侵入作用(深度大于3公里)和浅成侵入作用(深度小于3公里)。
深成侵入作用:温度、压力均较高,岩浆冷凝缓慢,岩石多为全晶质中粗粒结构,岩体规模较大。围岩受岩浆高温影响,变质现象较强,范围较广。常见岩体有岩基、岩株等。
浅成侵入作用:浅成侵入活动接近地表,岩浆冷凝较快。侵入体的规模一般较小,可见底部边界,常见有:岩床、岩墙、岩盆、岩盘等。;9、变质作用;②对于复矿岩来说,温度的升高,可促进其内部各种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使母岩中的原有的矿物组合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温度来源:地热、岩浆热、构造运动产生的摩擦热。;②应力——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在地壳浅部静压力不大的地方表现最强,在地壳深部,因静压力较大,岩石呈塑性,应力因塑性变形而释放,因此,动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应力的作用主要变现在它对岩石矿物的机械破坏(浅部)以及造成压溶现象(深部)。;(3)化学活动性流体;10、变质作用的类型; 它是一种由强烈的构造应力产生的变质作用。发生于断裂带中,形成动力变质岩,如断层角砾岩。;(3)区域变质作用;11、板块构造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