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源起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事求是”源起考

“实事求是源起考2013年12月16日 第D4版:综合文化作者:刘学江 张连春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798 图片张晓光/摄 1 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思想精髓,已为世人所共知。但“实事求是”这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在河北省献县起源与发祥,却鲜为人知。 一、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传》的记载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于班固所撰《汉书 河间献王传》,这一点古今学者及现行辞书均无异议。然而引用者往往只采撷其中只言片语,难免造成后人无法全面了解整体语境,更难以准确把握其深层次含义。为此,在这里将其出处全文录入下来。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帝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曰‘聪明睿智曰献’,宜谥曰献王。”   综观全文,我们不难看出,班固用“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八字,概括评价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其着眼点主要是针对献王的学术活动、学术生涯和学术思想,这也是成语“实事求是”的最早出处。唐颜师古对“实事求是”注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可以说是相当精确的。“实”,原意为“草木之实”,转义为充实、真实。引申为查实、证实、落实等义。事,即事情、事项、事物,当时主要是指搜集整理古典书籍这件事。“实事”就是把事情做实,弄清楚。“是”,就是“真”,典籍之“真本”,传承之“真相”,文章之“真义”。“求”,就是探索、研究、求证。实事求是,就是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探求其真相与真义。 二、献王整理典籍的历史影响   西汉时期,以献王为统领的文化抢救活动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图书整理活动,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为深远。构建与大一统国家体制相匹配的大一统的价值观体系,已经提到最高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日程上。景帝在平定“七国之乱”后,提倡以忠孝为本的儒学。受到景帝言传身教的影响,刘德对儒学情有独钟,并同当地大儒董仲舒进行了深入交流。武帝继位,力排众议,果断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学说定于一尊,确立其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对这一具有划时代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献王刘德身体力行,全力以赴,全面参与并领导了这场文化抢救运动。刘德举一国之力,倾阖家之财,用以购求古籍,并且对献书人采取非常谦恭的态度。精神慰藉加上物质奖励,打动了天下人,使图书抢救整理工作大大超出了河间藩国的地域范围,日华宫二十四区,房数百间,住满了四方来的知识精英。献王与儒生们夜以继日,整理残简,补订遗篇,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研究中心。在这里,《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左氏春秋》《考工记》《乐经》等均被先后发现、整理成书,先秦典籍的主要部分被保存下来。在这场大规模的文化抢救文献整理运动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许多竹木简牍藏于山洞、枯井、夹墙之中,风吹水浸,鼠啮虫蚀,缺枝少叶,漫漶不清之处甚多,靠腹诵口传的今文抄本存在许多错讹甚至曲解之处。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场典籍整理活动,成为一个极为严肃的现实命题。许多人惮于劳苦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献王则不辞烦劳,舍易就难,采取了“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后世对献王搜集整理古籍的贡献和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陶渊明说,“其名德者唯献王”;张继说,“汉室宗亲独称贤”;乾隆皇帝说,“最心许者是斯人”。这充分反映了后人对献王的爱戴和景仰。而大史学家班固和司马光更是从历史的角度,充分肯定了献王挽救儒家文化的千秋功业。司马光在浩叹“微献王六艺其遂殪乎?”之后,以独特的学术视角和巨大的政治勇气将献王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做了比较:“景帝之子十有四人,栗太子废而献王最长,响若遵大义、属重器、用其德、施其志,必无神仙祠祀之烦,宫室游观之费,穷兵黩武之劳,赋役转输之敝。宜其仁丰义洽,风移俗变,焕然帝王之治复还,其必贤于文景远矣。”乾隆作为一位少数民族的皇帝,竟先后写下咏叹献王的诗达二十余首。他说:“献王好古事求是,大雅千秋祀不群。”又说:“求是端非漫取誉。”这是对献王实事求是治学思想的高度评价,可谓高人一筹,慧眼独具。   献王不仅是一个学风高尚的儒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真知灼见并且身体力行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