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先秦历史教用分析报告.ppt

高三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先秦历史教用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轮复习 先秦 中国古代分期 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以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1C(约2070)至公元前5C(476年)。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封建社会:公元前5C(475年)至公19C(1840年)。包括战国时期、秦、西汉和东汉;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前期)。 先秦(夏-商-周-春秋战国):约公元前21C至前3C 秦汉(秦-汉):公元前3C至公元3C 魏晋南北朝(三国-晋-南北朝):公元3C至6C 隋唐(隋-唐):公6C至10C 宋元(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公元10C至14C 明清(明-清):公元14C至20C(19C)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以前)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卷二  1、社会组织: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距今约五千年前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经济:原始农业产生(“神农“的传说;耕作技术: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石器,耒耜等,生产力低下),原始手工业出现(纺织和制陶等),出现了早期的商品交换。 一、原始社会 时代特征: 政治:无阶级 无压迫 禅让制 经济:刀耕火种,生产力极端低下,集体劳动,平均分配 文化:象形文字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分封制和井田制及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4、特点: ①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②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 ③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④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5、作用:(1)凝聚宗族; (2)既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 (4)对中国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周礼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特别提醒: 分封制在我国不仅仅存在于西周,还存在于西汉初年、明朝初年;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性功臣和现代贵族。异性功臣和现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1、政治基本特征是: 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兼并,分封制日益瓦解。 2、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经济获得发展 3、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私学兴起。 (1)私营商业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在经营商业中发家致富,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2)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 选修一,商鞅为政,奖励耕战,实施了一系列重农抑商措施。农本,商末。重本抑末,一是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二是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国家独占山泽之利,实行盐铁官营。 李悝——平籴(di)法”: 目的:.1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2.使魏国强盛。 实质:发展封建经济。由国家调剂粮食价格,以稳定小农经济。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一种体现。 内容: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易错点 井田制下的私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诸侯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世袭,但不能转让和买卖。春秋时期的私田归主人控制,可以自由买卖。通过改革承认了土地私有,井田制崩溃 孟子的思想: (1)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尊为“亚圣” (2)主要思想: A、继承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B、将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学说; C、发挥“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伦理观上主张“人性本善” 4、荀子的思想 (1)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个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2)主要思想: A、主张“仁义”和“王道”; B、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C、主张“性恶论”; D、提出“天行有常”(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其固定的规律)和“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等唯物论思想。 E、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