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菌耐药与抗生素解读.ppt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 PBP’s是存在于细胞内膜的酶活性蛋白,参与细菌细胞壁葡聚糖的合成。葡聚糖负责维持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否则细胞死亡 。 β-内酰胺抗生素能与PBPs结合,使其失去酶活性 。 各种细菌PBPs结构与数量的改变是细菌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 各种抗生素与PBP亲和力均不同,因此抗菌活性亦不同。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一、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2.氨基糖甙修饰酶(或钝化酶/灭活酶) 二、 改变药物作用靶位 1.PBP的改变导致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2.DNA拓扑异构酶的改变引起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 三、细胞膜透性屏障和抗生素主动外排泵 1.细菌胞壁障碍或胞膜通透性改变形成一道屏障. 2.细菌主动外排泵.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一、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分为四型: 第1型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头孢菌素酶(ampC酶); 第2型为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的β-内酰胺酶(ESBLs); 第3型为不被所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的金属β-内酰胺酶; 第4型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青霉素酶。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一、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⑴ ESBLs: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他唑巴坦)能抑制其活性,其耐药性多由质粒介导。 细菌若产ESBLs,均对三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耐药,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喏酮类耐药率也在60%左右。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一、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⑴ ESBLs ⑵AmpC酶:染色体介导的所有G-菌都能产生;质粒介导的主要由肺克和大肠埃希氏菌产生。 染色体介导的AmpC在多数情况下低水平表达,在肠杆菌、沙雷氏菌、铜绿中可高频诱导产生。 该酶不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 能灭活:多种头孢菌素、单环类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一、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⑴ ESBLs ⑵AmpC酶 ⑶metalloβ-1actamase:耐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且可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亚胺培南),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β-内酰胺酶。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一、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⑴ ESBLs ⑵AmpC酶 ⑶metalloβ-1actamase 2.氨基糖甙修饰酶(或钝化酶/灭活酶) 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三类氨基糖苷修饰酶。酶促修饰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能与核糖体靶位作用,因此失去抗菌活性。修饰酶主要在G-病原菌中。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一、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2.氨基糖甙修饰酶(或钝化酶/灭活酶) 二、改变药物作用靶位 1.PBP改变:常导致如下两种耐药表型。 ⑴MRSA耐药: 固有耐药由染色体介导产生一种特殊的PBP2a(或PBP2’),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减低,导致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获得性耐药由质粒介导,细菌获得耐药基因后,产生大量β-内酰胺酶,使耐酶青霉素缓慢失活,表现出耐药性,多为临界耐药。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一、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2.氨基糖甙修饰酶(或钝化酶/灭活酶) 二、改变药物作用靶位 1.PBP改变: ⑴MRSA耐药:凡属MRSA,不管其MIC值或抑菌圈大小,均为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碳头孢烯类和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 ⑵耐青霉素肺链 (PRSP):PRSP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发生改变,使其与青霉素的亲和力减低。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一、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2.氨基糖甙修饰酶(或钝化酶/灭活酶) 二、改变药物作用靶位 1.PBP改变: ⑴MRSA耐药: ⑵PRSP: 2.DNA拓扑异构酶改变:喹诺酮是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而抑制DNA的合成,从而抑菌和杀菌。DNA拓扑异构酶有I、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LSI EP9-A3-09c 测量程序比对和患者样品偏移的估计.pdf VIP
- 高空运输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南车产业园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doc VIP
- pH(ORP)变送器使用说明书.PDF VIP
-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 第6部分:输电线路工程设计.doc VIP
-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doc VIP
- 最常用2000英个语单词(全部标有注释)分段排序.doc VIP
- 社交媒体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报告.docx VIP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藻类 课件.pptx VIP
-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原卷版)人教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