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史莫茹.docVIP

我国纺织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史莫茹.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纺织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史莫茹.doc

我国纺织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本文以技术革新和发展作为线索对我国纺织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从纺 织起源到现代纺织,归纳出促进我国纺织技术发展规律,对中国纺织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 测,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织造;纺织技术;发展规律 早在公元前5000 年,世界文明发源地就 有了纺织品生产,例如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亚 麻纺织、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葛纺织和丝绸 纺织等,公元前500 年我国就有了手摇纺车 和脚踏织机。传统和现代纺织技术之间还是 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会对今后我国棉纺 织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国纺织的起源 我国原始手工织造起源 我国原始手工织造技术从制作渔猎用编 结品网罟和铺垫用编织品筐席演变起来。据 我国史书记载,在伏羲氏时就已“作结绳而为 网罟,以佃以渔”。1973 年浙江河姆渡发现 的约距今0. 7 万年的河姆渡人遗址中的一块 芦席残片,尽管已经腐烂,但仍可见其席纹规 整、均匀、结构紧密,可以看出当时娴熟的编 织技巧。 原始编织的方法,大概有平铺式和吊挂 式两种。平铺式是把两根以上处于平行状态 的纱线,按“ ×”或“ + ”的方向,平铺在地上, 一端固定在一根横木上,扯动相邻或间隔一 定根数的纱线,反复编织;或者利用骨针和骨 梭,在经线中一根根地穿织。编完一条,用骨 匕沿着编织者的方向,把编入的纱线打紧。吊挂式是把准备织作的纱线,垂 吊在横杆或圆形物体上,纱线下端一律系上 石制或陶制的重锤,使经向纱线张紧。织作 时,甩动相邻或有固定间隔的重锤,使纱线相 互纠缠,形成绞结,逐根编织。 我国原始手工织造技术 从编织技术和工具的演变来看,编织的 经向纱线,成为织机上的经纱,骨针和骨针上 穿引的纱线,成为织机上的梭子和纬纱,骨匕《苍颜篇》:“编,织也”。 《说文·多部》:“辫,交织也”。说明织造技术 的来源是从编织开始的。 我国原始织机的结构有多种,常见的有 原始腰机、综版式织机、竖机等,前两种经面 是水平的,后一种是垂直的,其结构都相当简 单。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工具与草鞋山、钱 山漾出土的织品和编织技术的发展来看,在 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已有了综版式织机和 原始腰机。 原始腰机织造,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纺织 技术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原始腰机虽简单, 它却展示了构成织物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始 腰机技术最重要的成就是使用了综杆、分经 棍和打纬刀,使原始腰机具有机械的功能。 综杆使需要吊起的经纱能同时起落,纬纱一 次引入,打纬刀把纬纱打紧,织造出紧密均匀 的产品。可以说在原始织造技术出现之后, 人类才真正进入穿着纺织品的时代。 我国织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手工机器棉纺织技术发展的停滞 我国在1840 年前后,手工纺织技术已经 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没有普及动力化。在织 造方面,我国已有了用于织造高档精美产品 的大花本束综提花机、绞综纱罗织机等机型。 我国虽已普及脚踏开口和手投梭穿幅木织机 来织造大宗织物,但没有发明“飞梭”机构,所 以也难以动力化。19 世纪下半叶,我国农村 仍然普遍使用的是手摇单锭棉纺车和30cm 幅宽的脚踏手投梭织机。每人每天只能织布 9m 左右,劳动生产率无法与动力机器纺织 相比。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西方商品,首先是纺织品,像洪水一般大量涌 入中国。1842 年输入商品总值白银2500 万 两,其中鸦片占55 % ,棉花占20 %,棉织品占 8. 4 % ,居第三位。到1885 年,在进口总值 8820 万两中,棉织品占35. 7 % ,升至首位,此 后长期居高不下。廉价洋纱、洋布的大量倾 销,使各通商口岸附近的手工纺织业遭到冲 击。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手工及其纺织业几 乎趋于破灭的边缘。 世界纺织技术对我国棉纺技术的影响 英国1738 年发明了“飞梭”装置,使织布 投梭频率比手投梭快一倍,而且布幅可以加 宽。18 世纪下半叶,产业革命首先在西欧的 纺织工业开始,18 世纪末纺织厂开始使用蒸 汽机驱动纺织机器。从1785 年动力织机出 现后,1895 年制成了自动换纡装置,形成自 动换纡织机。1926 年制成了自动换梭装置, 形成自动换梭织机,从而使织机进一步走向 自动化,但是引纬还是利用梭子。20 世纪上 半叶,相继出现了不带纡管的片梭织机和用 细长杆插入纬纱间的剑杆织机,用喷水、喷气 方法入纬的喷射机等。纺织生产历史的第二 次飞跃实现纺织机器动力化,在欧洲开始并 逐步影响到东亚。 我国动力机器纺织技术的萌芽 在《马关条约》之前,洋人没有在中国建 厂的特权,他们的企图受到中国政府的制止。 不过洋人办厂企图,给中国开明人士以启 发,认识到利用动力机器办纺织厂是非常有 利可图的。中国人自办动力机器纺织厂始于 1872 年,归侨陈启沉在家乡广东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