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 《晚秋的乡愁》《我是人间四月天》.doc
《晚秋的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 教学目标: 熟记有关蓉子、林徽因的文学常识。 感受诗中表达的那种无法排遣的乡愁和林徽因对儿子的纯真感情。 感知诗歌的意象特点。 教学重点: 浓浓的乡愁情结。 真挚纯净的诗情。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晚秋的乡愁》 一、引入: 乡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是每一个与乡土田园有着天然血缘关系的现代都市人的生存困惑和文化氛围,乡愁情结正是人类生命历程中难以消除的期待与失望交织的痛苦体验,人类也正是在这种对回归家园的苦苦追索中,完成了主体对客体的超越,从而实现对更高意义上的即人类共有之精神家园的回归。 古往今来,多少感情丰富的诗人,借助诗歌抒写他们的乡愁情结。陶渊明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崖共此时、崔灏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等许多描写乡愁的千古名句,不知引来了多少身在异乡、心系家乡的浪子们的感情共鸣。对于年轻时就背井离乡漂泊到台湾的蓉子来说,和台湾诸多诗人如纪弦、洛夫、余光中、郑愁予等一样,乡愁自然也是蓉子难以割舍的一种情结。蓉子,原名王蓉芷,1928年5月4日出生,江苏省涟水县人。她是当代台湾影响最大、作品最丰富的女诗人。自1950年起发表诗作,共出版十部诗集,主要诗集有《青鸟集》、《七月的南方》、《蓉子诗抄》、《维纳丽沙组曲》、《横笛与竖琴的晌午》、《天堂鸟》、《这一站不到神话》、《雪是我的童年》、《只要我们有根》等,曾被余光中誉为台湾诗坛上开得最久的一朵菊花。蓉子是当代台湾影响最大、作品最丰富的女诗人。就蓉子整个诗集而言,抒写女性意识和乡愁情结的诗歌所占比例最大。对女性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是蓉子诗歌的灵魂。蓉诗的乡愁情结,既烛照了诗人自身的内心天地,更辉映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渴望。 诗人独立庭院,由簇立在古老花瓮的雏菊而引起思归不得的乡愁。这首诗从感情流程的形态来看为线索选取多种意象组成几个画面。在这些画面上渗透着诗人无法排遣的身世之感、飘零之痛。以时间的现在——过去——现在为线索第一节写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特殊感受。紫色的雏菊、古老的花瓮、异乡的风情三个意象构成一个色调沉重、感情色彩很浓的画面满目凄愁。第二、三节写昔日家乡的秋景。昔日的家屋、远处的山冈、淡淡的云、轻轻的风、悠悠的流水、哀怨的琵琶声构成一个幻觉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相宜格调淡雅轻盈造成一种缱绻苦恋、怅然若失的情绪气氛。第四、五节又回到现在进一步写异乡的山光水色和游子的离愁别恨。这两节由带着深深寒意的潭水、幽壑奔冽的光、残缺的秋月全诗共五节渗透着诗人无法排遣的身世之感、飘零之痛的凄苦情绪,感情流程呈现隐约闪现而更为内向的潜流式形态。诗的结尾啊谁说秋天月圆 佳节中尽是残缺——每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与诗人纪弦的《一片槐树叫》的结尾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也丝毫不逊色于李清照的词《武陵春》的结尾,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诗人站在海峡彼岸发出的月圆人不圆的感慨,由表面的不近情理与心理感受的高度真实深深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台湾著名女诗人蓉子诗中的乡愁情结充分体现了她的悠悠桑梓情,拳拳爱国心。思念故乡、热爱祖国的人格建构是诗人不移的风骨和永远的情操。蓉子诗的乡愁情结,既烛照了诗人自身的内心天地,更辉映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渴望。一代诗人尽望乡的时代必将结束,两岸同胞共赏桂花飘香的季节一定会来到! 生命无处安顿的空虚感和人生悲剧无疑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诗人们的心灵感受。但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悲欢与祖国命运休戚相关时,他们的乡愁往往也超越了自我,达到一种与期盼祖国统一的国愁的同构。这样消极悲观的乡愁找到了外在的依傍,就扩大为一种祈求祖国统一的积极力量。诗人洛夫在《血的再版》中说:三十多年来,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无不渴望早日国家的统一,亲人团聚;而我丧母哀恸是千万中国人的哀恸,我为丧母流的泪也只是千万斛泪水中的一小滴;以小喻大,我个人的悲剧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象征。余光中在谈到自己诗时曾说:由于我自小在祖国大陆长大,几十年的分离,就有了本能的思念和向往,巧的是我个人的情绪和海峡两岸的情况有着许多相似,于是小我的思念也可以转化为大我了。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们变得成熟、睿智和豁达的时候,这首诗的‘乡愁’也变成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祖国大陆的眷念。由此,这乡愁其实也是一种‘国愁’,所以才有了厚重万分的分量。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候人,建筑师、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1904年出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