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市场倒逼出来的选择.doc
市场倒逼出来的选择 中国建材的发展战略和成长道路的选择,都没有所谓先见之明,甚至于是被迫的,是倒逼出来的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建材集团总资产达到3500亿元。但如果人们翻看这家公司的净资产,实际只有650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占了440亿元,国有资本210亿元,即七三开的比例。除上市公司的混合之外,中国建材重组的绝大多数水泥企业还为原来的所有者保留了30%的股份。 在央企层面,像中国建材这样以如此之少的国有资本带动十几倍资产的案例并不多见。中国建材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混合所有制的先行者。 不过,先行者并非有先见之明,只是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做出了正确选择”。中国水泥行业小企业多、民营企业多,中国建材要想联合重组,就必须面对与民企分享利益、协调关系的现实问题。 由此伸发开去,中国建材之所以有今天,都可以说是在各种困难倒逼之下,一次次找到正确答案的结果。 逆境倒逼找到定海神针 197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宋志平从北京德胜门坐了一个半小时长途车,抵达了自己的分配单位―北京西三旗一片玉米地包围中的北新建材。这家如今的中国新型建材龙头企业,当时还只是国家建材局下属的一家新型建材“试验厂”,虽然有“邓小平亲自指示创办”的名头,但条件很艰苦。 斗转星移,宋志平由一名车间技术员一路成长,1993年春天成为这家企业的厂长。这位时年36岁的年轻厂长,面临的是企业资金短缺、员工士气低沉和跨国公司竞争的压力。这些竞争者甚至把产品摆到北新建材的大门口公开叫板。 当年春节过年回家,宋志平几乎五六天不发一言,总是凌晨四五点就醒来,思考着企业的发展出路。看着日渐憔悴的儿子,心中不忍的老母亲劝他别当厂长了。 如今回忆起当年那段岁月,宋志平充满了感激之情:“正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捧过金饭碗,在进入市场初期曾经有过那么一段落魄的日子,才让我清楚地意识到,我们除了勇敢迈向市场外没有其他出路。” 经历了上市和一系列内部改革之后,北新建材在周边国企一家家倒闭的时候逐渐壮大起来。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宋志平,被放到了更艰苦的位置。2002年,他被任命为中新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的前身)总经理。 中新集团是建材行业的管理公司,也是北新建材的上级单位,旗下有一批石膏板、岩棉、塑料地板、壁纸、卫生洁具等新型建材企业。 在中国工业领域,新型建材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由于这个行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因此行业中的国企和民企几乎是同时起步,竞争异常激烈。相对于灵活机动的民企,国企经常败下阵来。中新集团就这样在市场中狠狠地摔了一跤。 宋志平上任后,收到的第一份“大礼”就是法院的传票。因为欠债过多,信达公司要求冻结中新集团的资产。当时,中新集团营业规模只有20多亿元,账面上却有32亿元的逾期贷款。 宋志平至今还记得当时的窘境:财务室已经被法院贴了封条,财务部门员工晚上偷偷溜进去办公,出来时再把封条粘回原样。原来的汽车被债权人拉走了,即便买辆公车也不敢挂在集团的名下。 经历过困难开局的宋志平没有被困难所压倒,反而四处奔波,跑银行、跑机构。他还把在北新建材期间的做法带到了中新集团:银行本金不欠、利息不拖。通过重组和清理债务,重塑信用,中新集团终于在一年后甩掉了债务包袱,企业得以轻装上阵。 可是,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北新建材的经验告诉我,除了市场我们别无出路。”宋志平毅然决定,带领打了败仗的中新集团继续迈向市场。 当时是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刚刚成立。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不能做到行业前三名的央企将被清除出列。当时中新集团主要是新型建材企业,宋志平觉得,不改变的话,这家企业在央企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与业界专家、领导的频繁接触中,宋志平认识到,要想在建材行业立住脚必须回归建材主流产品。在主流建材领域,水泥的分量最重,占行业GDP比重超过70%。不过,与新型建材一样,这也是一个竞争激烈、多小散乱的行业。 宋志平敏锐地意识到,水泥行业大有可为。 从行业趋势上看,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的状况,扶植大企业成为实现这一构想的最重要手段。作为国家队的中新集团,可以通过扮演行业整合者来壮大自己,优化行业。 2003年4月,中新集团正式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产业方向是生根大行业、大产业,在兼顾新型材料的同时,回归水泥等建材行业主流。 在当时,这一决定并不为人所理解。因为中国建材以前没做过水泥,宋志平本人和他的团队又多数出身于新型建材领域,几乎是水泥行业的门外汉。 看起来温和的宋志平,有一颗坚定的心。在他看来,大家当时更多关注的是过去和现实,而忽略了未来。“战略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有领先性。只要弄清楚需要什么,然后才是缺什么找什么。” 一年后,国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