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胀.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胀.ppt

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胀 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2010年11月份以来,国内对央行超发货币引发通货膨胀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归纳起来主要包含三点内容:一是中国的货币供给占GDP的比例过高;二是货币供给是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的主因;三是“货币超发”是央行忽视民众利益的表现。 是不是这样呢? ——基于美国、日本、英国与中国的比较 一、英国、日本与中国的货币供给占名义GDP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且英国与日本的比例均高于中国 2009年,中国的货币供给占GDP的比例为64%,低于日本的103%以及英国的76%。从1990年至2009年,中国的货币供给占GDP的比例提高了28个百分点,而同期日本、英国则分别提高了69个和45个百分点(见图1)。唯一例外的是美国,2009年该国货币供给占GDP的比例仅为12%, 1990年至2009年,美国的上述比例还累计下降了2个百分点。 二、美国、英国、日本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且趋于稳定 2000年至2009年,美国、英国、日本及中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57%、1.85%、-0.26%以及1.87%,与前一个十年(即1999年至2008年)相比,平均通货膨胀率分别下降了0.43、1.46、1.47以及5.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的通货膨胀治理效果最为明显,而日本则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状态,美国与英国的通货膨胀率维持了比较平稳的状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英国、日本及中国的货币供给占名义GDP的比例均稳步上升,而美国则出现了下降(见图1),由此可见,通货膨胀率并没有随货币供给的变动而出现波动。 三、英国、日本与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均呈下降趋势 1990年至2009年,英国、日本和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分别下降了1.87、2.02以及1.22,美国则上升了1.32(见图3)。但在此次金融危机期间,各国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抵消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影响。 四、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步调几乎处于同步状态。虽然从1993年开始,英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呈现负增长,通货膨胀率也始终围绕在2%左右波动;日本的货币流通速度出现负增长,国内也呈现通货紧缩,但相关程度明显低于中国。 货币供给 一、谁主导中国货币供给的外生和内生?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煜辉指出,在中国是“财政决定货币”,2003年以后,中国的货币扩张机制发生明显变化,内生性变得极强,中国货币供给是在两个圈上跳舞,一个圈可以称之为外生圈,即央行向商业银行吞吐基础货币;另一个圈可叫做内生圈,即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 货币供给 投资扩张成货币创生主体 2003年之后,中国实际投资增速(剔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与M2-E(广义货币减去高能货币部分)的增速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而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增加所导致的基础货币增加 )却没有。  2010年下半年至今,贸易顺差和FDI以外的贡献越来越成为中国外汇占款增加的主渠道,贸易顺差和FDI占外汇占款增量比例已经下降至35%,三分之二资金的进入来自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货币供给 二、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货币流通速度 我国的货币供给量从1985年以来一路攀升,广义货币量从1985年的4146.3亿元到2009年的335353亿元,增长了将近80倍,但与此相反,货币流通速度却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1.74下降到2009年的0.55,如图所示。 货币供给 根据货币数量方程MV=PY,分解变量我们得到:lnM+lnV=lnP+lnY,取微分后得到: 即: 货币增长率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是反相关的。 货币供给 除了个别年份外,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均为负,说明我国的货币增长率在1985年后一直高于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和,货币供给过多,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大量货币沉淀下来,这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一个原因。那么,我国的货币增长率为什么持续上升呢? 货币供给 国外资产净额和对金融机构债权是体现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主要两个因素。 一方面,对金融机构的债权也就是央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的贷款,这可以鲜明地体现内生性,因为央行的贷款恰恰反映的是贷款投放的“倒逼机制”,即贷款需求增加导致货币供给增加的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资流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在日益加大。我国出现所谓“双顺差”的局面,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成为人民币供给内生性不断深化的重要来源。 货币供给 理论逻辑图 货币供给 货币流通速度和再贷款、外汇占款的变化趋势图 货币供给

文档评论(0)

只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