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德】以色列的以赛亚--伯林的犹太认同.docVIP

【陆建德】以色列的以赛亚--伯林的犹太认同.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建德】以色列的以赛亚--伯林的犹太认同.doc

以色列的以赛亚——伯林的犹太认同 陆建德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我若不纪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腭。   ……   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那人便有福。   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有福。   《旧约?诗篇》,第137首   一   英国当代最杰出的道德哲学家之一伯纳德?威廉斯在为以赛亚?伯林的文集《概念与范畴》一书所写的《序》(1978)中说,从日常交谈中认识伯林的人在读他的文章时会感到失去了某种难以言说的东西,伯林以其独特的方式显示:“没有任何一种抽象的或分析的观念能够脱离同历史的及个人的思想的一切关系而独立存在。每一种思想都不仅仅属于某个环境,还属于某位个人,将它置于其他一些思想的脉络之中,它们显得息息相通……”伯纳德?威廉斯:《序言》,载伯林著、亨利?哈代编:《概念与范畴》(伦敦,1999),第14页。伯林的思想发展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要把握他的学术关怀的特点,了解他的生活背景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1979年,伯林获得以色列最负盛名的文学奖耶路撒冷奖,他为授奖仪式准备了他的学术自传《我生活中的三条主线》。他自称绞成他生活之绳的三股线分别来自俄国、英国和犹太文化,三者融为一体,构成他独特的身份。《伯林传》伊格纳季耶夫:《伯林传》,罗妍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作者祖父为末代沙皇的大臣,不知是不是沙俄驻华公使、逼迫中国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的尼古拉?巴甫洛维奇?伊格纳季耶夫的后人。一书作者麦可?伊格纳季耶夫认可这一说法,说伯林将三种矛盾的身份——俄国人、英国人和犹太人——编结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部传记读下来却让人感到,那股俄罗斯之线可有可无。伊格纳季耶夫承认,伯林一直以灵活甚至狡诈的态度应付着忠于英国和忠于犹太种族之间的矛盾,“当他真的必须二者选择其一的时候,他是将对自己民族的忠诚置于对英国的忠心之上的。”同上,第157页。书中很多重要细节揭示,对犹太民族命运的关心确是伯林生命中的主线。   犹太教中的先知以赛亚曾预言以色列的复兴。作为以色列立国的功臣,以赛亚?伯林没有辜负他的名字,没有辜负慈母对他的期望。“以赛亚”是犹太血脉的象征,犹太复国的象征。伯林和他的牛津朋友莫里斯?鲍拉莫里斯?鲍拉(1898—1971),牛津人文学者,曾任牛津大学诗歌教授、副校长,著作丰富,包括《象征主义的遗产》、《浪漫主义想像》。一样,都是“以言语为琴弦的帕格尼尼”,一张嘴就展开智慧之翼。但他与“外邦人”(Gentile,非犹太人,非犹太教徒)鲍拉又有本质上的差异,他聊天的艺术来源于对耶路撒冷的思念,他如不把耶路撒冷看得高于一切,他就会如《旧约?诗篇》中的誓言所说,舌头粘在上腭,发不出声来。换句话说,他宁愿像传说中的犹太老人那样把舌头割了,也不愿否认自己的民族认同。   二   伯林1909年6月6日出生在拉脱维亚首府里加一个犹太家庭,6岁时在拉脱维亚商业小镇安德里亚波尔一所希伯来学校首次接受宗教教育。教希伯来语字母表的老拉比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长大后就会明白,这些字母当中的每一个都浸透了犹太民族的血和泪。”伯林晚年回首往事,上课的场景如在眼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上帝在万民中拣选的子民数千年来饱受苦难,这部受难史也是引以为豪的殉教史(即“martyrdogy”)。伯林身上最深沉、最隐蔽的感情来自他的犹太认同。   1916年伯林一家迁往圣彼得堡,他没有正式上学,但有一位犹太女教师,继续上希伯来文课程和犹太法典。在他随父母于1921年年初移民英国前,他已阅读了大量俄国斯文学经典和海涅、歌德、凡尔纳等作家作品的俄译本。还有一本书与他有缘——圣彼得堡一位犹太银行家兼慈善家京茨堡男爵编写的《犹太百科全书》。1928年伯林进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就读,同年他父母搬到伦敦北部汉普斯泰德地区的荷里克罗夫特街。伯林父亲是精明的木材商,他眼里文明的定义就是英国。母亲玛丽是坚定的锡安主义者(Zionist,也译作犹太复国主义者,但支持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不等于赞成犹太人在那里立国),是伦敦当地锡安主义组织的灵魂。到英国前他母亲就一再说,他们一家既不是俄罗斯人,也不是拉脱维亚人,而是犹太人:“否认这个事实或掩饰它都没有意义。这样做既有损尊严,又无济于事。”   玛丽这位个子不高但精力旺盛的犹太女子主宰了她独生子的情感生活。她在1907年产过一个死婴,当时被告知不能再生育,绝望中时时想到《旧约?撒母耳记》中哈拿的故事。哈拿因不育心里愁苦,她哭泣着向耶和华发誓,若有一子,必使他终生归于耶和华。耶和华垂顾哈拿的苦情,赐她一子,名为撒母耳。玛丽怀上了?林就像看到奇迹一般,伯林就是她的撒母耳。伯林的一点成就都使她无比快乐,她是儿子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见过他所有的好友,从不回避对他们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