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D无为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评价与标定.pdfVIP

南陵D无为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评价与标定.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陵D无为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评价与标定

第 16卷 第 3期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O1.16NO.3 NATURAL GAS GEOSC1ENCE Jun. 2005 2005年 6月 天然气地质学 南陵一无为地 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评价与标定 宋换新,文志刚,唐友军,李浮萍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湖北 荆州 434023) 摘 要 :下二叠统栖霞组是南陵一无为地 区主要 的烃源岩层位之一 。剖面上该组碳酸盐岩整体有机 质丰度不高,有机碳均值仅 为 0.4 ,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 占绝对优势,烃源岩处在高成熟热演化 阶段 。剖面上密集采样分析表 明,垂 向上存在 3个有机质相对富集的小层段,其有机碳平均值均超 过 0.4 ,累计厚度为 42m左右 ,它们为该组有效生烃层段 。 关键词 :南陵~无 为地 区;栖 霞组 ;烃源岩 ;评 价 ;标 定 中图分类号 :TEl22.1 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5)03—033404 南陵一无为地 区位于安徽省南部 ,区内发现了 灰一深灰色厚层灰岩 ,含燧石结核灰岩 。本文主要依 多处油气显示…,预示着该区可能有 良好的油气勘 据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对南陵一无为地区下二叠统栖 探前景 。虽然前人 已经对南陵一无为地区进行过一 霞组烃源岩进行评价与标定,为了尽量客观评价与 些相关的地质研究_l],但对其整体研究程度不高。 准确标定栖霞组烃源岩层段 ,本次野外剖面的采样 本文试 图依据近年来对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 的一些 密度控制在 2m /样 以内,累计采样 92块 。 新认识 州,并通过露头实测剖面密集采样 ,对南 陵 一 无为地 区下二叠统栖霞组进行有效烃源岩评价与 标定,为客观评价该地区油气资源奠定基础 。 1 区域地质概况 南 陵盆地和无为盆地分别地处皖江南北两岸 , 面积分别为 2800km 和 2500km ,呈北东一南西 走 向。盆地西北侧为郯庐断裂和滁河断裂 ,南东侧为 江南断裂 ,构造位置分别处在下扬子准地 台的句容 一 南陵断陷带和无为一望江断陷带 内(图 1)。 下二叠统栖霞组主要发育一套位于开 阔台地相 的生屑碳酸盐岩沉积 ,岩性主要为灰岩 ,夹有少量 的 碎屑岩和硅质岩 。在巢县平顶 山剖面上该组厚度为 171.27m,自下而上分 为 6段 ],即①底部碎屑岩 图 1 南 陵 无 为地 区构 造位 置 段,岩性主要为灰一灰黑色页岩、碳质页岩 ;②下部 2 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评价 臭灰岩段 ,岩性主要 为深灰一灰黑色沥青灰岩夹灰 岩和生屑灰岩 ;③下硅质层段 ,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硅 2.1 有机质丰度 质岩、硅质页岩夹薄层燧石条带灰岩 ;①燧石结核灰 依据近年来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研究的一些新 岩段 ,深灰一灰黑色燧石结核灰岩 ;⑤上硅质层段 , 进展_6 ,并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本研究把有 其岩性与下硅质层段相似 ;⑥顶部灰岩段,主要为浅 机质丰度下限值定为 TOC一0.4 。对 92块样 品有 收稿 日期 :2005—02~28;修 回日期 :2005H( l3 作者简介:宋换新 (1980),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地球化学研究.E—mail:dashi801010@l63.COFI~ ①高一军,诸长鼎,曹助发,等 .苏皖南部上震旦统 下三叠统生油岩及重点油苗调查研究报告 .内部资料,1994. No.3 宋换新等 :南陵一无为地 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评价与标定 335 机碳值统计发现 :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有机碳分 统计表 明:Ti值分布范围为 74.9~96.5,平均值为 布范围为 0.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