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对浪费主要靠道德约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总结,道德约束,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汇报
反对浪费主要靠道德约束
张义超
浪费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1、物质的丰富;2、意识的淡薄。物质方面,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变化,过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日渐远去,丰衣足食的生活开始成为时代主旋律,物质的极大丰富让个人的挥霍可以毫无顾忌,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为浪费提供了温床。意识方面,享乐主义、贪腐之风、攀比之心、从众观念如魔咒般支配人们去挥霍无度,它们麻痹了人的敏感神经,让人在面对浪费行为时熟视无睹。反对浪费,要从这两个原因入手:1、反对物质的丰富;2、反对意识的淡薄。物质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不可逆,其客观性决定我们只能尊重,所以在反对物质丰富方面寻求解决之道是死路一条;反对意识的淡薄,即反对浪费意识,增强节约意识,享乐主义等皆为内心懒惰、奢靡在作怪,是可抑制的,从人的内心出发,探求浪费行为的原始初衷,在人思维根源处将浪费恶念铲除,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浪费的本质是一种由人内心懒惰、奢靡、享乐、攀比形成的观念,浪费行为是这种观念驱使下的行为,所以反对浪费现象,必须从人的观念出发,从人的内心出发,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共识出发。
道德与制度都是约束浪费的手段,道德约束是从人的内心出发,遏止恶行的原念,以人们共同形成的荣辱观为尺度,从根源处预防浪费;制度约束是从人的行为出发,以强制手段遏制人浪费行为,这多表现在浪费风气形成了浪费现象后的一种惩罚措施。在反对浪费方面,两种手段哪个更为主要呢?我们必须设定一个比较标准,比较的前提是两者都存在,缺少一方的比较是伪命题,常识性判断反对浪费问题,会考虑这几个维度:1、可行;2、效果;3、长远。不妨把它们作为标准。
首先,可行性方面。浪费现象发展至今,我们已经不能单单把它看成是一种“行为”,“艰苦奋斗”的日子离我们远去之后,浪费的个体行为已然发展成社会性的群体行为,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在考虑这种行为如何出现时,我们不可以仅从行为本身出发,用以恶制恶的方式去解决,而应探究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始动因是什么,那就是人内心的惰性、享乐与攀比,如何解决?以道德意识循循善诱,以荣辱观念约束引导,才可消减惰性、规避享乐、杜绝攀比,提倡艰苦奋斗,从而达到扼杀浪费行为原念的效果,在国家层面,提倡“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项规定”的勤俭节约美德,在全民中间掀起节俭之风,在学校,老师以师德师风身体力行引导学生杜绝浪费,在家庭,父母谆谆教诲,让孩子从小懂得珍惜来自不易的劳动成果,做到如此,在道德层面改善浪费现象是可行的;如果用制度为主要手段来解决,又会怎样呢?社会契约中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却无妄不在枷锁中”为达到群体自由的目的,用一些制度来约束行为是必要的,比如财政制度、产权制度,这些道德无法调和的事情需要制度来配套解决。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种社会现象被编入制度,需要满足三点要求:1、内容可衡量、标准化、条款化;2、被入制度的行为已经达到非制度不可极致程度;3、建立制度即可解决问题。我们逐条来看,如何界定什么是“浪费”?元宵节四处张灯结彩,城市耗电量是平常日子的数倍,这是合理消费还是浪费?一个瘦子洗澡比一个胖子洗澡还多用5升水,瘦子算不算浪费?花几十亿举办奥运会算不算浪费?这些问题谁能给出答案?浪费和合理消费间根本没有清晰的界限,况且浪费现象多种多样,这如何纳入制度呢?法律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能不入刑就不入刑,还以公民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不是所有时候制度都是越多越好,一件小事情要有成千上万条制度来约束,耗费人力物力立法审核实施执行,那才叫最大的浪费,从小家长就教育我们节约是美德,但是否有人说过不节约就是犯法呢?最多算可耻罢了,归根结底浪费还是道德层面的问题,道德问题就让道德去解决好了,何必归咎社会制度呢?人们在浪费时,多源于内心的恶念,强加入制度惩罚行为是蛮横的,不从恶念来解决问题,反而是给恶念的衍生物——浪费行为加上紧箍咒,此为本末倒置,这不是在治病,而是剪指甲。如果我们忽略以上两点,假使承认浪费可衡量可条款化,而且只有制度能解决,那么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后,浪费问题真的能解决吗?北方城市为避免能源消耗和浪费,下令每个工厂年排放要有固定指标,可这种固定指标不能符合所有工厂的实际情形,所以造成的后果是下半年工厂全部停产,排放指标是符合了,但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这种强加的反浪费制度我们能接受吗?种种表明:制度为主的约束不可行。
其次,效果方面。道德约束具有广泛性、普遍性、深入性,制度约束具有刻板性、局限性、片面性。具体表述为:道德文化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中国人为人处事时都会打着道德的烙印,大到国家意志,小到儿童教育,道德如流水,处处都可触及。《锄禾》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刻警示着我们不能浪费粮食,革命时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