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一、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一)远古时代的口头传播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及其初步发展 (三)多种形式的传播 (一)远古时代的口头传播 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传播手段 缺点:容易失实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及其初步发展 陶皿符号 → 甲骨文金文 → 文字 → 简牍 (六千年前) (商周) (秦) (汉) 露布 (三)多种形式的传播 借助的媒介: 文字:书籍、文书、记录材料 语言:诗歌、民谣、村头闲话、街市议论 实物:烽火、旗帜、锣、鼓、符 二、古代报纸的出现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 (三)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产生原因: 造纸术的发明使新闻传播更加便利 唐代藩镇割据,对朝廷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 1、内容上: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开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2、形式: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消息等。 3、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 它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是作为人们满足了解朝廷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 (三)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1、唐代 2、宋代:相当发达 3、元代 4、明代 5、清代 1、唐代 ——我国最早有报纸的朝代 (1)或许并不存在的“开元杂报”:中国的《每日纪闻》 (2)敦煌进奏院状: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原始状态报纸 开元杂报 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2、宋代 相当发达 (1)邸报 (2)小报 (1)邸报 该称呼从宋代开始 A、经典概括 B、特点 C、主要内容 D、管理体制 A、经典概括 “国朝置进奏院于京师,而诸路州郡亦各有进奏官,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谓之邸报” ——《宋会要辑稿》166册 B、特点 已是由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的中央一级官报; 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传播信息量逐渐加大,成为一种官方新闻传播工具; 读者已经扩展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已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时效性加强 C、主要内容 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 臣僚章奏 官吏任免升降奖惩 战报 D、管理体制 进奏院体制——中央集中管理 定本制度 判报——最早的新闻检查 (2)小报 A、定义 B、具体情况 A、定义 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最先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B、具体情况 “近年有谓小报者,或者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先传于外,固已不可。至有撰造命令,妄传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以无为有,传播于外。访闻有一使臣及閤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之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之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日书一纸。以出局之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皆传授,坐获不赀之利。以先得者为功,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遍达于州郡监司。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真伪亦不复辨也。” (见《宋会要辑稿》166册) 制作及传播诸要点 传播者:邸吏、政府机关中的小吏,或相关的人; 信息源:主要是官员泄露的、道听途说的,甚至杜撰的; 内容:官报没有报道的事,或先于官报报道官员的事; 读者:政府衙门中的官员(还有士大夫知识分子); 传播效果:时效强、传播快、传播面较广; 发布目的:获得利润,谋取生计 3、元代 新闻传播活动较宋代大为退步,没有单独发行官报,只有下行的文书,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主体主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信息,小本为元代刑法所禁止 4、明朝 (1)传抄发行体系 (2)内容 (3)民间报房 (4)新闻控制 (5)其他传播方式 (1)传抄发行体系 层层抄传 三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提塘官从六科发抄的各项谕旨和章奏中摘抄信息,然后各报房复制→塘马和驿站传送到各省城和总兵官驻地,分送省城或驻地的主要军政官员→京城的相关人员复制后,分送给省城各衙门的一般官员→省城专业人员抄出,驿传至各地方府县衙门,转给府县长官 (2)内容 皇帝论理旨 官员动态 军事活动 臣僚奏疏 农事、天象、灾害报道 社会新闻 《天变邸抄》 天启丙寅五月初六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室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长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城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