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名 Porthesia taiwana Shiraki 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毛毛虫、刺毛虫。分布在台湾、冲绳等地。 寄主 茶、芦笋、番茄、玉米、桃、蒲桃、梨、柑桔、番石榴、桑、杏、梅、柿、咖啡等70多种果蔬及其他植物。为害特点 1—2龄幼虫群集食叶成缺刻或孔洞,后分散为害叶、花蕾、花及果实。成虫群集吸食汁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一12mm,雌蛾较雄蛾大,头、触角、胸、前翅均黄色,复眼圆且赤,前胸背部、前翅内缘具黄色密生的细毛。触角羽状,前翅中央从前缘至内缘具白色横带2条,后翅内缘及基部密生淡黄色长毛,腹部末端有橙黄色毛块。卵球形,初产浅黄色,孵化前暗褐色,卵块呈带状,每块20一80粒,分成2排粘有雌虫黄色尾毛。幼虫橙黄色,体长25mm,头褐色,体节上有毒毛,背部中央生有赤色纵线。化蛹在丝质及鳞毛之茧内。蛹圆锥形,色浅具光泽。茧黄褐色。(见图左) 生活习性 台湾年生8—9代,周年可见各生长期个体。夏季24—34天完成一代,冬季65—83天。卵块带状,20—80粒排列2行,其上附有黄色尾毛。6—7月为发生盛期,卵期3一19天,幼虫期13—55天,蛹期8—19天,初孵幼虫群栖于植株上,3龄后逐渐分散。成虫有趋光性。防治方法 参见茶毒蛾。 学名 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 鳞翅目,刺蛾科。别名褐刺蛾。分布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寄主 茶、桑、柑桔、桃、梨、柿、栗、白杨等。为害特点 幼虫取食叶肉,仅残留表皮和叶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mm,翅展3l一39mm,全体土褐色至灰褐色。前翅前缘近2/3处至近肩角和近臀角处,各具1暗褐色弧形横线,两线内侧衬影状带,外横线较垂直,外衬铜斑不清晰,仅在臀角呈梯形。雌蛾体色、斑纹较雄蛾浅。卵扁椭圆形,黄色,半透明。幼虫体长35mm,黄色,背线天蓝色,各节在背线前后各具1对黑点,亚背线各节具1对突起,其中后胸及1、5、8、9腹节突起最大。茧灰褐色,椭圆形。 生活习性 年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结茧越冬。3代区成虫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出现,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多成块产在叶背,每雌产卵300多粒,幼虫孵化后在叶背群集并取食叶肉,半月后分散为害,取食叶片。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防治方法 参见青刺蛾((1)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娥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2)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3)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4)幼虫发生期施药防治)。 学名 Pinnaspis theae (Maskell)异名P.theae Green 属同翅目,盾蚧科。别名茶细蚧、茶褐点盾炒、茶细介壳虫。分布安徽、江苏、浙江、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台湾。寄主 茶树、桑枝、柑桔等。为害特点 以若虫和雌成虫吸食枝叶上的汁液,受害茶树树势衰弱,发芽减少,对夹叶增多,产量下降或导致茶树死亡。 形态特征 雌虫的介壳近梨形,黄棕色至黄褐色,长3mm,前端具2壳点。雄介壳白色,长方形,两侧平行,背面具2纵沟。成虫雌成虫长梨形,浅黄或黄色,体长0.64mm左右,后胸、腹部前3节特宽大,体皱纹多,四周具短细毛;雄成虫稍小,体褐色,翅白色,触角l0节丝状。卵长0.15一0.18mm,椭圆形,浅黄色至黄褐色,卵壳白色。初孵若虫浅黄至黄色。蛹长0.58mm,长椭圆形,棕色。 生活习性 浙江、安徽年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或叶片主脉两侧越冬。翌年3月初,越冬雌成虫开始产卵至4月中旬。4月下旬一代若虫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进入盛孵期。第二代若虫在6月下旬一7月上旬进入盛孵期。三代发生不整齐,由8月中旬持续到11月。雄成虫喜在中午羽化后在叶片或枝干上爬行,找寻雌虫交配后即死亡,寿命l天。雌成虫受精后,把卵产在介壳里。产卵量18—20粒,多的达80多粒。初孵若虫从介壳爬出在枝干或叶片上爬行,经2—5小时后,选择适当部位,把口器插入吸食汁液,开始分泌蜡质覆在体背。雌虫共3龄,3龄后变为雌成虫;雄虫共2龄,2龄后变为前蛹。主要天敌有红点唇瓢虫、寄生蜂、寄生蝇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茶园合理施肥,及时除草,适当剪除徒长枝和有虫枝叶,使 其远离茶梨蚧发生条件,可减少该虫发生。(2)掌握在盛孵末期至2龄若虫前喷洒40%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800—1000倍。该虫介壳薄,只要叶正反两面和枝条喷湿,均可收到较好效果。(3)加强茶苗检疫,杜绝虫源。 学名 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a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在我国各茶区。 寄主 茶树、桑树、棉花等多种农作物。 为害特点 同茶红螨。 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52mm,宽0.3lmm。宽椭圆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