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科技比较看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一种面向中国近代科技的比较科技史研究.pdfVIP

从中日科技比较看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一种面向中国近代科技的比较科技史研究.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2a2年 从中日科技比较看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 一种面向中国近代科技的比较科技史研究 张明国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曾经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什么到了近代反而落后西方了?这个问题一直引 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他们虽然纷纷对此展开研究,也相继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至今还没有找到最终的答 案。本文试通过对近代中日两国的科技引进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为最终解决这个 “李约瑟难题”提供可资 参考的借鉴。 1 不同的引进过程及结果 近代中日两国在接触西方科学技术方面几乎是相同(中日两国分别自1840年和1853年被迫实施 “开 国”)的,而且,来中国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教士要比日本多,例如,日本从1549年,第一个西方传教士查威 尔抵日起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的300多年中,到日本的有名可考的西方传教士不过6人,而中国仅从 1552年到1674年的120年间,到中国的著名西方传教士就达92人。日本最初也是假借中国的渠道 通过汉 译著作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的。例如,1720年以后,汉译西方科技书籍,如 《乾坤体义》、《经天说》、职《方天 算》、测《量法义》、数《理经蕴》和 博《物新编》等都陆续被传到了日本。但是,两国在具体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 过程中却存在着如下巨大差异,也带来了迥异的结果:日本率先成为当时唯一的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而中国 却逐渐落后变成一个内优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1.1在翻译西方科技书摘方面:依赖与独立 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是引进西方科技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之一。因此,中日两国学者都在这方面做出了许 多贡献。然而,当时的中国学者大都不通晓英文,因此,他们的翻译工作大都是采取通晓汉语的西方传教士 口授、中国学者笔录这种合作形成完成的,而日本学者大都通晓英文,因此,他们的翻译工作大都是由他们自 己独立完成的。 例如,在中国,中国学者徐光启(1562-1633)于1607年翻译出的欧几里德 几《何原本》是与意大利传教士 利马窦(1552-1610)合作完成的。中国学者编译出的系统介绍西方天文学理论的137卷的天文学巨著 《崇 祯历书》(1629-1634),是与传教士龙新民等人合作完成的。中国学者翻译出的介绍西方军事技术科学的火《 攻挚要》(1643年)和神《武图说》(1673)也是与传教士汤若望合作完成是。此外,中国学者翻译出的介绍西洋技 术的《泰西水法》(1612)、介绍西方算术的《同文算指》(1614)、介绍西方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数理精蕴》(1690- 1721)以及系统介绍西方力学理论及机械构造的远《西奇器图说》(1627)等都是与西方传教士合作完成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著名化学家徐寿(1818-1884)和数学家华衡芳(1833-1902)组织翻译的《化学鉴原》 (1871),《化学分原》(1872),《化学本质》(1883),《化学求数》(1883)以及有关地学、数学、天文学、医学采矿〕造 船等84种西方科技书籍也都是与西方传教士合作完成的 此外,中国学者创办的第一所科学书院— 格致 书院、第一份科学刊物— 格《致汇编》和第一份报纸性书刊— 《东西洋每月统计传》等也大都是在西方人 的帮助下完成的。 在日本,无论是医学家本木良益(1628-1607)于1772年翻译的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 《和兰全躯内外分合 284 图》、前野良泽(1723-1803)和杉田玄白(1733-1857)于1774年翻译的第一部荷兰版人体解剖学著作 解《体 新书》、青地林宗于1827年翻译的最早的一部物理学著作气《海观澜》,还是化学家宇田川榕庵(1798-1846) 于1834年翻译的植《物启原》、于1837年编译的被称为 “自拉瓦锡化学革命后欧洲近代化学移植到日本的第 一部’,川化学著作舍《密开宗》,以及天文方官撰写的火《药精选》(1841)、天文译员撰写的海《上炮术全书》 (1843)、铃木春山撰写的三《兵活法》(1845)、大家同庵撰写的远《西炮术略考》(1846)和藤井三郎撰写的 舶《 炮先编》(1847)等都是由日本学者自己独立完成的。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日本学者在翻译过程中,还广泛阅读西方大量的科技文献,以便提高翻译质量。例 如,宇田川榕庵在翻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