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地质构造 滑坡—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人为的原因,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的土、石向下滑动。(物理地质现象) 崩塌—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造成山坡体失去稳定而塌落。 冲沟——由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沟槽。 岩溶——地下可溶性岩石 (如石灰岩、盐岩等)在含有二氧化碳、硫酸盐、氯等化学成分的地下水的溶解与侵蚀之下,岩石内部形成空洞(地下溶洞),这种现象称为岩溶,也称喀斯特现象。 地震---地壳断裂构造运动引起的自然地质现象。 有活动断裂带的地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要慎重。 强震区不宜建设城市。 按照地震烈度的等级,分别制定不同的规划措施、工程措施。 地震断裂带上一般可设置绿化带,不得进行建设。在城市的上游不宜建设水库,以免危及城市安全。 二、气候与大气 (一)城市的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 大气气温 风向与降水 湿度 (二)城市风环境 风向(风玫瑰图) 风速(平均风速) 风速与污染危害的关系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静风 三、水文与水资源 (一)水文与水文地质 水文 水文地质: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地下水的分类: 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 (二)城市规划与水文环境 保持江河湖泊的自然地貌资源 确定适当的防洪标准 增加绿化、水面面积等 合理利用自然水体 有计划地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 建设设部于1990年后制定并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有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10大类用地及其代码: 居住用地 R 公共设施用地 C 工业用地 M 仓储用地 W 对外交通用地 T 城市道路广场用地 S 绿地 G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特殊用地 D 水域及其它 E 用地选择的原则 (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2)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旧城扩建用地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市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投资。 (3)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要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同时做到地尽其利,地尽其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4)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要注意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 居住用地 一、理论发展 唐长安城的里坊(108个)(古代) 霍华德“田园城市” 社区 1929年美国的(clarence perry)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近代) 英国华盛顿城,以“村”为单位 日本大阪,泉北新城“近邻住区” 前苏联,“居住小区” 二、居住用地的选择 1、良好的自然条件 不能存在地震、洪水、滑坡、崩塌、沙土液化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应尽量选择通风和向阳的坡面 应当尽量少占高产农田和不占基本农田保护区 2、周围环境 自然环境 接近水面、森林,将人文景观组织到居住区中 与城市主导风向的关系 功能用地环境 与工业区的关系 与对外交通的关系 与公共设施的关系 建筑环境 城市小气候 高层建筑群 三、居住区规划结构 (1)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方式 集中布置 城市规模不大,自然条件较好,有足够的用地的城市中 可以节约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费用,充分发挥其效能,可以密切各部分在空间上的联系。 分散布置 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或在城市总体布局为组团式布局时 分散布置的基本原则应使居住用地与工作地点接近,使组团内的居住与就业基本平衡,尽量减少、城市交通。 不能机关大院内建宿舍 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1)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方式 集中布置 城市规模不大,自然条件较好,有足够的用地的城市中 可以节约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费用,充分发挥其效能,可以密切各部分在空间上的联系。 分散布置 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或在城市总体布局为组团式布局时 分散布置的基本原则应使居住用地与工作地点接近,使组团内的居住与就业基本平衡,尽量减少、城市交通。 不能机关大院内建宿舍 轴向布置 (2)居住用地组织与构成 按小区理论进行组织 邻里单位理论为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