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学基础文献选读.doc
管理学基础文献选读目 录
导读
Maslow H. Abraham (1943),人类动机理论
Simon A. Herbert (1944),决策与管理型组织
Simon A. Herbert (1995),组织与市场
Katz, L. Robert (1955),有效管理者的技能
Koontz, Harold (1961),管理理论丛林
Koontz Harold (1980),再论管理理论丛林
Pondy R. Louis (1967),组织冲突:概念与模型
Herzberg Fredrick (1968),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Kotler Philip 和 Levy, J. Sidney (1969),拓展营销概念
Mintzberg Henry (1975),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事实
Argyris Chris (1977),组织中的双环学习
Porter E. Michael (1979),竞争力量如何塑造战略
Ouchi G. William (1980),市场、科层和小团体
Wernerfelt Birger (1984),企业资源观
Schein H. Edgar (1984),重新认识组织文化
Drucker F. Peter (1985),创新规则
Hammer Michael (1990),再造:不是自动化改造,而是重新开始
Henderson M. Rebecca 和 Clark, B. Kim (1990),架构性创新:现有产品技术的重组和在位企业的失败
(1990),企业的核心能力
Barney Jay (1991),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
Nonaka Ikujiro (1994),组织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
Teece J. David, Pisano, Gary 和 Shuen, Amy (1997),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
译后记人类动机理论(
Abraham H. Maslow
布鲁克林大学
【作者简介】
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生于纽约,曾在威斯康辛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34年起历任威斯康辛、哥伦比亚和布罗克林大学教授,曾在布兰迪斯大学担任心理学系主任。1967年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Maslow的其它主要著作有《动机和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绪言
在前一篇文章[13]中,我介绍了所有被认为是权威的人类动机理论中的各种命题。这些结论可概述如下:
1. 动机理论的基础之一必定是生物体的综合完整性。
2. 饥饿动力(或其它任何生理动力)不能作为明确的动机理论的中心点或中心模型。任何基于或定位于肉身的动力都是非典型的人类动机。
3. 该理论应强调并聚焦于最终的或基本的目标上,而不是局部的或表面的目标上。应聚焦于结果而不是达成结果的手段上。这就强调以无意识而不是有意识的动机为中心。
4. 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存在多条文化途径达到同一目标。因此,在动机理论中,有意识的、具体的和局部文化的愿望就不如更为基本的、无意识的目标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5. 任何有动机的行为,无论是准备实施的或者已经圆满完成的,都应被理解为许多基本需要能得以同时表达或满足的一种途径。一般来说,一个行动包含不止一个动机。
6. 事实上,一切生物体的状态都应理解为受动机支配的,或是起动机作用的。
7. 人类的需要是按照优势需要的等级自动排列的。也就是说,一个需要的出现往往是在另一更占优势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是一种需要无止境的动物。同时,需要或动力也不能被视作孤立的或离散的——每一动力都与其它动力的满足或不满足情况相联系。
8. 因为各种理论的和实践的原因,罗列各种动力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对动机作任何分类都必须解决动机的特殊性或一般性的等级问题。
9. 动机的分类必须以目标为基础,而不是以触发的动力或有动机的行为为基础。
10. 动机理论必须以人类为中心而不是以动物为中心。
11. 必须考虑生物体作出反应时所处的情境或场景,但场景很少单独作为行为的唯一解释。而且场景本身必须根据生物体的情况来解释,因此,场景理论不能替代动机理论。
12. 不但要考虑生物体的综合性,而且要考虑出现孤立的、具体的、局部的或者部分反应的可能性。因此,今后有必要将这些作为另一命题。
13. 动机理论并不等同于行为理论。动机只是行为的某一类决定因素。尽管任何行为几乎都是有动机的,但行为同时也差不多总是由生物的、文化的和情境的因素所决定。
本文尝试阐明一个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