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方志文献的研究.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地区方志文献研究 郭燕云 (呼和浩特市图书馆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摘要】内蒙古地区方志文献的编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其内容全面、准确、翔实地记 录了本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关系、民族的变迁、风俗习惯及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并对草原文化的多样性、民族发展的多元性及民族文学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 加强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方志 文献研究 地方志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独有的文化记载形式,又是我国 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我国编纂的地方志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内蒙古地区的方志 编纂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它对本地区的山川形势、建置沿革、物产资源、民族变迁、 风俗民情、自然灾害、军备疆域、名人轶事和文物掌故等均有记载,包罗万象,被称为“一 方之总览”。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在内蒙古地区的方志中反映了人类社会 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阶段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汉民族之间时而冲突激烈、金戈铁马,时 而联姻通婚、和睦友好,各部族之间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从强盛到消亡,推动了朝代更替的 历史车轮向前发展。 1.草原文化的多样性及丰富内涵 史料记载,内蒙古是亚洲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70余万年前 的旧石器时代。那时的古人类以狩猎为生,要打造石器与野兽搏斗。呼和浩特东郊的“大窑 文化遗址”是他们打制石器的场所,一直到30余万年前他们还在这里活动。在西部, “河 套人”创造了“萨拉乌苏文化”。在东部, “札赉诺尔人”创造了“札赉诺尔文化”,他们的 活动范围遍布整个北亚草原。 “红山文化”出土的彩陶罐,有来自中亚大陆的菱形格纹、中 原的玫瑰花纹和红山本土的龙纹三种图案,这些都说明五六千年以前内蒙古草原的东部、南 部已经是西亚东亚文化的交汇地带。其中呼和浩特境内有我国最古老的长城——“秦长城”、 “赵长城”遗迹和战国云中城、拓跋魏盛乐城、东胜卅城、辽丰卅城、明归化城、清绥远城 及阴山岩画等众多古城遗址、文化遗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历史上呼和浩特地区一直是游牧民族放牧和生活的区域,也是多民族聚居地,其生活方 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体现着独特的多元文化氛围。宫廷文化、召庙文化、蒙古族文化、 满族文化、回族文化、走西口汉族移民文化和晋商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合,独具特色、 丰富多彩,与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有密切关系,使这一地区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和丰 富的文化底蕴。 旅蒙晋商文化,是特别值得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旅蒙商通览》一书介绍了一条通向 世界的绿色文明之路——“茶叶之路”。与“丝绸之路”相比, “茶叶之路”几乎是一条鲜为 人知的商路,从公元1689年正式成为一条商路,距今有320年。想当年,大盛魁等旅蒙商 人从南方采购茶叶等物品汇集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然后以骆驼为运输工具长途跋涉, 途径蒙古国的乌兰巴托、恰克图、科布多等地,终点是俄国的贝加尔湖一带乃至圣彼得堡。 横跨欧亚大陆,中国人把绿色文明输往蒙古、俄国,然后扩展到整个欧洲。鉴于上述史实, “茶叶之路”填补了中华文明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一段空白。大盛魁等旅蒙商的商易之 旅的历史意义,为世界所认识,再现“茶叶之路”研究旅蒙商现象的目的在于开发其历史价 值为当今所用。 民族发展的多元性研究 据史书记载,北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有14位帝王籍隶呼和浩特地区,加上后追 尊的7位共计2l位帝王,前后230多年,在一个地区先后走出这么多位帝王,真是奇迹, 并且出现了北魏、北周、隋、唐四位开国皇帝,更为少见。如北魏的拓跋氏,于公元258年 建都盛乐城(今呼和浩特所辖和林格尔县);北周的宇文氏于公元500年北魏宣武帝景民年 间建武川镇(今武川县);隋朝的杨坚、唐朝开国皇帝李渊都与呼和浩特地区的少数民族有 历史渊源。 几千年来,内蒙古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着许多少数民族,主要有商周时期的戎狄,秦汉 时期的匈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隋唐时期的突厥,两宋时期的契丹、女真,元代时期 的蒙古,明清时期的满族。匈奴人建立了具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草原王国,创造了中国最早 的“胡服骑射”文化,导致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较大范围的碰撞与融合,实现了草原民族 与中原汉族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鲜卑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实现了农、牧文明 的第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