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私人银行家就是高级打杂经验远比学历重要.doc
私人银行家就是高级打杂 经验远比学历重要
香港私人银行家7天24小时“高级打杂” 不乏一流寒门学子入行
Gary(化名)今年53岁了,每天8点起床,看美股、听欧债,黄金(1462.20,0.20,0.01%)、石油、债券,任何财经相关的资讯,丝丝入耳。手机响了,对面传来内地口音:“我儿子下个月就要来香港读书了,入学那些手续帮我搞定。先给他订个酒店,有合适的房源通知我。”“收到,马上有新盘了,有时间落来香港看看吧。”
他是典型的香港私人银行家,资深、专业,上熟地产商,下接IPO,左右逢源,而且是越老越值钱。
“私人银行在香港已有近三十年历史,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大家拼的就是增值服务。从踏上私银那天起,就不再有真正的私人时间,哪怕客户要订个西餐厅外卖,都是你的分内事。”在恒生银行私人银行及信托服务主管陆庭龙看来,私人银行家就是“高级打杂”,要建立长期互信的关系,经验远比学历重要。
他介绍,在香港少于10年银行经验的员工不可能成为私银客户经理,员工流转率极低,稳健的人员结构保证了客户与银行的紧密联系。“不少本地家族三十年只用一家私人银行,同样的模式我们希望能复制在内地富豪身上。”
高级猎头公司Hudson(翰德)回复本报查询时称,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是全香港最紧缺的人力资源之一,入行难,跳槽极为罕见,许多人十年如一日,更有甚者一辈子只服务一家银行。目前香港约有逾2000个私人银行从业者,平均月薪7万至9万港元,其中不少出身于贵族或富裕家庭。
?业内不喜欢“学院派”
“一个成功的私人银行家与客户的关系应该是无孔不入的。分家产、公司信托、子女教育甚至客户‘包二奶’,只要有理财需要,私人银行家必须随传随到。客户看重10%的年收益,更在乎资产的安全。”
《21世纪》:在香港要成为私人银行家,有哪些门槛?
陆庭龙:理财经验10年以上,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是最低门槛。以恒生私银的45人团队为例,30%是注册金融分析师(CFA)或注册金融策划师(CFP),其余均持有香港银行公会和香港证监会专业资格。
但业内不喜欢“学院派”,试想你每天打交道的都是至少40岁的成功企业家或富豪,一个刚毕业的黄毛小子,就算师从巴菲特,没经历过失败同样不值得信任。有些50多岁的顾问,1989年股灾输的倾家荡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目睹楼市崩塌,他们的专业意见一看一个准,因此越老越值钱。
《21世纪》:香港私人银行家是否都出身名门望族?
陆庭龙:贵族出身是入行的充分非必要条件。生长于富裕家庭,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大量现成的人脉资源可以在职业生涯初段让其平步青云;但家族资源总会用尽,态度决定“钱途”,行内也不乏一流寒门学子。
《21世纪》:在香港要成为私人银行客户需要多少资产?能提供哪些内地没有的服务?
陆庭龙:香港普遍的私人银行定义为最少100万美元,有些银行主打资产1亿港元以上的超级富裕人士。恒生以1000万港元起步,相当于香港投资移民的资产标准,平均客户资产介乎300至400万美元。
香港最特别的服务就是杠杆。以500万美元的大额人寿保险为例,客户无需一次性付清保费,每年只需缴纳50万美元,银行额外提供50万美元借贷,客户仍可享受全额保险利息收入。购买高息企业债券,散户投资者一次性拿出两三千万现金严重影响资产流动性,银行可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级别,批准“孖展”额度。
《21世纪》:近年来内地客户的占比是否大幅提升?他们的理财需求有何差异?
陆庭龙:自由行开放以来,内地客户的占比显著提升;现在每10个新增客户中,就有5个来自中国内地。个人移民、海外子女教育、资产保值和分散海外投资是最主要的四大理财需求。
他们习惯了内地动辄20-30%的回报率承诺,初来香港并不习惯。但其中绝大多数人连5%的资产损失都无法承受,可谓南辕北辙。如果客户坚持需要高风险投资,对不起,请回内地吧。
客户流失?香港不曾听过这个说法
“亚洲富人比欧美贵族更喜欢亲自掌控市场,委托管理账户在西方私人银行业占比高达20%,在亚洲却不足5%。来自内地的客户喜欢自己做出投资决定,用服务教育富人远比推销理财产品更实际。”
《21世纪》:香港的私人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特别之处?
陆庭龙:香港私人银行所卖的产品与零售层面无异,会根据客人的风险评级,决定不同的投资组合。客户可自由选择不同货币购入债券或股票基金,兼享外汇收益,部分已支持港币和人民币双币交易。
对于低风险客户,60%的投资会集中于信贷评级较高的债券,例如和记黄埔的企业债或者IMF发行的定期票据;10%-20%保留现金,剩余20%到30%买入保守型股票基金,以收取股息为主,组合回报率3%-4%。若获得最高风险评级,60%会投入新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