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与群落(3课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种群和群落 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知识点3 种群密度的测算方法 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增长率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种群增加的数量与种群原有数量的比值. 增长速率则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增加的数量 在“J”型曲线中增长率是不变的。 在“S”型曲线中,因为环境阻力的存在,个体数越多,增长率越小。但是增长速率某阶段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不断减小,某阶段由小变大 种群增长速率由小变大,到曲线中点(K/2)最大,以后又逐渐缩小。 所以种群数量处在K/2时种群适合捕获,而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很小。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 mm×2 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那么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 ) A.5.2×104 B.3.25×105 C.5.2×103 D.3.25×104 N1=5 N0 , N2=25 N0 ,(N2-N1)/N1=4 ,(N1-N0)/N0=4 叶蜂产卵于叶上,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易被其它生物捕食,存活率最低,为甲曲线;泥蜂贮存其它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因食物的多少受到其他生态因素的制约,但贮存的食物对幼虫的存活有利,所以开始是泥蜂的存活率也较低,但之拮要比叶蜂高,为乙曲线;蜜蜂是自身制造食物,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存活率较高,为丙曲线。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 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8.(2009年高考广东卷)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D 实验专题探究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实验过程 (1)将500 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注入锥形瓶中。 (2)将0.1 g活性干酵母投入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3)每天定时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测定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个体的平均数。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尝试绘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3.采用抽样检测方法 ——显微计数 4.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 时间/天 1 2 3 4 5 6 … 数量/个 (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0.9mm3的体积被分成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给分成25中方格,没个中方格又被分成16个小方格。 每次统计的是一个小方格中的平均数 0.1ml溶液中的菌体数=一个方格中的平均数X16X25X103X稀释倍数 1ml溶液中的菌体数=一个方格中的平均数X16X25X104X稀释倍数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