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河流课堂用.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中国河流课堂用.ppt

1、中国河流的基本特点 长江航运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如此优越的天然航道,在世界大河中也是不多见的。所以,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 长江航线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具有巨大的运输价值。请看: 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 可见,长江航线对长江流域以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了重点治理,疏浚了长江航道,使长江的运输能力大为增加。然而,直至今天,长江航线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近年来,我国已确定大规模开发利用长江航线。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经济带,使长江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其“黄金水道”的作用。 为什么长江有“黄金水道”称誉? 黄河对长江的呼唤 长江中下游水患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原因 现在,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固了江防大堤, 兴建了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修建了许多水库, 并重点治理了荆江河段。 这些工程措施,对于调蓄洪水,减轻中下游洪水威胁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又实施了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正在 建设中的长江三峡工程,将在防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重点防洪的同时,长江流域的灌溉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全流域的灌溉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60%。有些地方 己实现旱涝保收。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特别曲,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长江 黄河长江比较 黄河长江比较 治理黄河 上游:凌汛、荒漠化——修水电站 中游:水土流失——保持水土 下游:决口、断流、污染——加固大堤 开发长江 上游:水利枢纽工程:水能资源(退耕还林) 中游:防洪(治理荆江,退耕还湖) 下游:航运(黄金水道) 珠江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这里水网密布,沟通海洋,从广州到我国南方大港——黄浦港,一般能通航远洋海轮。 西江支流桂江,其上游漓江段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美称,同时有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灵渠接湘江源头段,沟通珠江与湘江两大水系。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黄河流域的人民十分重视黄河的防洪工作,三次大修具有“水上长城”之称的黄河大堤,修建了一批分洪、蓄洪工程,50年来战胜了多次黄河大洪峰,创造了治黄史上的奇迹,并且把昔日的黄泛区变成了花果园。然而,黄河为害的根源仍然存在。 4、根治黄河: 传说中的大禹时代,我国人民就一直在摸索治理黄河的方法和途径,积累了丰富的治黄经验。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目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是: ①植树种草(陡坡),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同时结合 ②打坝淤地(拦泥蓄水;既扩大耕地面积又改变交通条件)、 ③修筑梯田(缓坡;既扩大耕地面积,又保持水土)等工程,以减少入河的泥沙。 ④在组织管理方面,把黄土高原的治理“分割”到一家一户,治理后所得的经济收益,归农民自己所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现在晋、陕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2亿吨。 水土保持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黄河的多沙面貌。 ⑤修建水库 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已建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除发电、灌溉外,在防洪、减淤等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在,已建设了一座重要防洪工程——河南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利枢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