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笔记【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学 中药:以中医独特理论体系来指导,以中医独特的应用形式来应用的部分天然药和加工品。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来源、采集、炮制、功效应用等的一门学科。 中药学的发展 《神农本草经集注》成书于梁代,作者陶弘景,载药730种。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不详,载药365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学专著。 《新修本草》成书于唐代,作者李勣、苏敬,载药844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成书于宋代,作者为唐慎微,载药1558种。 《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巨大的本草巨著。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清代,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16种,是增加新药最多的一部药学专著。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储藏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是指有地区性、高产、高质量的药材。 吉林:人参、鹿茸。 辽宁:细辛、五味子。 内蒙:甘草、黄芪。 河北:枣仁 山西:党参 山东:阿胶 安徽:滁菊 福建:泽泻 河南:地黄、山药、菊花、牛膝 四川:黄连、川芎 云南:三七、茯苓 青海:大黄 甘肃:当归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古代医家:“当季是药,过季是草”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 “九月中旬采麻黄,十月山区五味找,知母黄苓全年采,唯独春秋质量高” 药物采收的一般原则:在药用部分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季节采收。 一、植物药的采收 1、全草类:多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或花前期时采集。 2、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盛开的时候采收。 *有些特定的品种,如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3、花类:花蕾:含苞待放时采摘,如金银花、槐花、辛夷等。 花序:花朵盛开时采摘。 4、果实和种子类:大多数都要在果实成熟时摘。 *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 5、根、根茎类:一般以初春或秋末即阴历二月、八月采收为佳。 6、树皮和根皮类:树皮:浆液旺盛的春夏之间采收。 树皮:春秋采剥为宜。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鹿茸:选择3~6年的健壮的梅花鹿(马鹿),于每年的清明节后45~50天之间锯头茬茸,这时的鹿茸只有两叉,称为”二杠“,质量最好。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纯净药材。 2、便于制剂,使用和贮藏。 3、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4、增加药用的疗效 5、改变药物的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6、娇臭、矫味,便于服用。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一、概念: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的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 1、四气的确定依据: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同所疾病治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2、凡能治疗热症的药物,一般属寒性或凉性;凡能治疗寒症的药物,一般属温性或热性。 二、作用:寒凉药——清热泻火解毒——热症 温热药——温中散寒回阳(附子大热,干姜)——寒症 三、应用:寒凉药用于治阳热症 温热药用于治阴寒症 第二节 五味 一、概念: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确定依据:(1)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官辨别出来的,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 (2)以作用确定药味。 二、作用 1、辛:行、散 行:行气——气滞——木香、川楝子(lian) 行血——血瘀——桃仁 散:发散——表症——麻黄、桂枝 2、甘:补、和、缓 补:补益——虚症——人参、甘草 和:调和药性——复方药物,减少其他药物的烈性——甘草(替代品:大枣) 缓:缓急止痛——拘挛疼痛——甘草 3、酸:收、涩 收:收敛止汗——虚汗——五味子、乌梅(涩附于酸) 涩:涩肠止泻——久泻不止 涩精止遗——久泻不止、遗精遗尿 4、咸:软、下 软:软坚散结——瘿瘤瘰疬、癓瘕痞块 下:泻下——便秘——芝硝 5、苦:泄、燥 泄:通泄——便秘——大黄 清泻——热病烦热——黄连、栀子 燥:燥湿——湿症——黄芪、黄连、

文档评论(0)

aid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