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杀雄黄毒”源流和其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体外实验.pdfVIP

“防己杀雄黄毒”源流和其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体外实验.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乳腺单纯囊肿组(33%),表明Ki一67是癌前病变活跃的早期生物标记。 常有Cerb8—2基因扩增及蛋白产物的过度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晡1。本文乳腺癌组 有些学者报道乳腺伴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有CerbB一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该基因的异常改变可发生于正 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化期中,推测CerbB一2癌基冈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部分伴不典型增生细胞异常增 生的原因或促进因素,是乳腺上皮细胞向恶性转化的标志之一16‘。本文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CerbB一2有 表达,这也许可以用以上理论来解释,但由于单纯囊肿组(16%)与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7%)无显著差异, 因此也有可能是染色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假阳性。总之CerbB一2在正常细胞经不典型增生向癌细胞转化过 程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 p53肿瘤抑制基因是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很高的基因。p53基因的缺失突变,使其编码的蛋白质 丧失了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导致细胞的无限增殖而发生肿瘤…。本文中p53的阳性率乳腺癌组高于另外 两组(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这与报道一致,可以印证p53与乳腺癌相关性很高。有些学者认为 抑癌基因p53突变和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见于乳腺癌前阶段,但笔者发现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织 此指标没有表达,这与以上的报道有差异m1。故认为p53并非很活跃的癌前病变的生物学指标。 [参考文献】 DL.A Lesionsofthefemalebreast [1】Pagetypical follow hyperplastie ALon92temstudy[J]. Cancer,1985,55:2698 【2】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7 [3]姜军,詹新恩,谷成明,等.乳腺囊性增生证癌变过程中部分因素变化的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 学报,1994,16(5):334—340 [4] (12):732—734 a1.Distributionand ofneu [5】Hamna飘KahnHJ,AndrulisI,et patterns ofstainingoncogene in and real breastdi productbenign ignant seases[J].ModPathol,1990:3(4):455 [6] 姜军,陈意生,马宏敏,等.乳腺不典型增生细胞CerbB一2基因产物表达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J].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8,5(5)1:257—260 [7】LevineAJ,Monand CA.TheP53tumour J,Finay suppressor (6326):453-—456 [8]陈艺华,蔡俊杰,陆药丹,等.p53基因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J].中华肿 瘤杂志,1994,16(4):266 “防己杀雄黄毒”源流及其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体外实验 裴晓华樊英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 毒性中药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毒性中药既有毒性的一面,又有治疗作用的一面,其毒性和药效 是密切相关的。中医应用有毒中药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宝贵的临床经验。 443 近年来,由于对中药安全性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的报告 呈逐渐递增趋势,有毒中药一度被人们误解,人们对有毒中药退避三舍,出现“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治病 无功”的奇谈怪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缺乏对有毒的单味中药的深入研究。 因此,依据中医药理论,对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