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高分子材料成形工艺_压延及压制成形,压延机,塑料压延机,压延微晶板,pvc压延膜,陕西压延设备厂,压延膜,压延加工,钢压延加工,压延微晶
3.层压成形 层压成形制品:板、管、棒状 层压成形过程:浸渍、压制和后加工 模压时间是决定制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模压温度及压力一定) 模压时间过短,制品未固化完全,则制品力学性能差、外观缺乏光泽、易翘曲变形与肿胀 模压时间过长,则成形周期过长,能耗增加,而且因过度交联而导致制品综合性能下降,制品表面发暗、起泡和出现裂纹等 * 四、传递模塑 传递模塑(传递成形或注压成形)优点:克服模压成形局限,能生产外形复杂、薄壁或壁厚度变化很大、带有精细嵌件和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制品 成形过程:模具上部的加料室内加热熔化压塑物料或预压锭料,然后施加压力将熔化物料注入模具下部的闭合热模腔内,固化后开启模具得制品 与压缩模塑区别:传递模塑模具由上部加料室与下部成形模腔两部分组成 与注射成形区别:传递模塑物料是在模具上部加料室进行熔融 传递模塑物料:适用于模压成形的热固性塑料原则上都行 传递模塑缺点:模具结构复杂,工艺条件与控制较严格,操作技术高,物料浪费较大 * 1.传递模塑类型 类型:活板式、罐式、柱塞式和螺杆式 活板式:原始形式,模具与模压模具大致相同,只是阴模腔中放入隔板(即活板),使板上部分为加料室,板下部分为成形腔 活板式仅适用于形状简单的小型制品,且只能手工操作,很少采用 螺杆式:与注射成形很相近,目前为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形所取代 传递模塑生产中现多为罐式和柱塞式 *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图7.21 罐式传递模塑的塑模结构和操作过程 (a)模具打开,树脂放在传递罐中 (b)柱塞施压使熔融树脂通过浇道进入模腔 (c)模具打开,浇道料脱离制品,制品由顶出杆顶出 1-传递柱塞 2-传递罐 3-流道 4-型腔 5-注道残料顶销 6-余料 7-浇道赘物 8-顶出杆 9-制品 * 1 2 3 5 4 6 (a) (b) (c) 图7.22 柱塞式传递模塑的塑模结构和操作过程 (a)预成形物料预热 (b)成形 (c)顶出制品 1-预型物 2-流道 3-型腔 4-柱塞 5-制品 6-顶出杆 * (1)罐式传递模塑 模具加料室的截面积应大于制品和浇道在平行分模面上投影面积10%以上 模塑料的一次加料量应略大于制品和浇道固化物的总质量 罐式传递模塑既可用移动式模具,也可用固定式模具 * (2)柱塞式传递模塑 柱塞式一般都用固定式模具,模具安装在专用双油缸传递成形机上,一个油缸用于合紧模具,另一个用于柱塞对熔融料施压 柱塞式特点:能耗和物料损耗都较小;可用于流动性较差的成形物料(熔融料不必通过狭小通道即可注入成形腔) * 2.传递模塑工艺条件 主要工艺参数:注压温度、压力和时间 确定工艺参数考虑的因素与模压成形相似,但有不同之处 (1)注压温度 注压温度一般低于模压温度(传递模塑注入形腔过程有剪切生热) 模具各部分温度分别控制:加料室比成形腔低15~20℃(以免早期固化);压柱温度可更低(以防止从压柱和加料室内壁间隙溢料) * (2)注压压力 注压压力:施加在加料室内物料的压力 传递模塑注压压力通常比模压压力高以克服浇道阻力 注压压力过大,熔料进入形腔后会冲断细小型芯和嵌件或使之严重变形 注压压力通常是模压压力1.5~3.5倍,一般60~80MPa,注压压力应能使熔料10~15s内充满型腔 固化速率大的物料应选用高压高速注压为好 柱塞式传递模塑因无注料浇口,注压压力可比罐式传递模塑低10%~20% * (3)注压时间 注压时间:从压柱开始对加料室内物料施压直至模具开启的时间 注压时间一般比模压缩短20%~30%(熔料进入形腔的温度已到临界状态,温度均一性远比模压高) * 7.2.3 层压成形 层压成形多用于增强热固性塑料层压制品 工艺过程:浸渍、压制和后加工 热固性树脂:酚醛、环氧、有机硅、不饱和聚酯呋喃和环氧-酚醛树脂等 骨架材料:棉布、绝缘纸、玻璃纤维布、合成纤维布、石棉布等 制品用途:电器、电机等绝缘材料(如印刷线路板) * 图7.23 层压成形工艺流程图 * 一、浸渍 浸渍上胶是关键工艺,主要包括树脂溶液的配制、浸渍和干燥等工序 1.树脂溶液配制 浸渍前首先将树脂按需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胶液(一般30%左右) 浓度或黏度过大不易渗入增强材料,过小则浸渍量不够 * 2.浸渍 浸渍要求:树脂溶液均匀涂布并尽可能渗透到增强材料内部以便充满纤维间隙,浸渍片材达到规定含胶量(一般30%~55%) 浸渍前增强材料要进行适当表面处理和干燥以改善胶液湿润性 浸渍设备:立式或卧式浸渍上胶机上进行 上胶量影响因素:胶液浓度和黏度、接触时间及挤压辊的间隙 * 3.干燥 干燥要求:上胶后马上进入烘箱进行干燥以除去溶剂、水分及其他挥发物,同时使树脂化学反应到B阶段 干燥工艺:干燥箱各段的温度和附胶材料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