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影响因素.doc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正如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样,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等。
一、 生理因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和疾病。
(一)遗传
遗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呢?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充分的生理条件,人的心理活动就要受到影响。心理学家们曾用家谱分析的方法研究遗传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家族中有癔病、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病史的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些。国内的资料表明,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成员中有多动症史的占13.6%,其中父辈或同辈有类似病史者各占50%。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理形式,采用家谱分析、双生子研究以及寄养子女调查等方法的研究表明,遗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100名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子女中,10%~50%具有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基因结构。在这些人之中,5%会发展成早发的精神分裂症,而另外5%会在晚些时候发展成精神分裂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还有多达40%的高危个体最终没有患上精神分裂症。[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第442页可见,虽然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但其作用也不是注定不可以改变的。遗传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个体是否表现出心理障碍或心理异常,关键还看后天环境作用。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不良发展倾向可以得到防止和纠正。
(二)疾病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例如,脑梅毒、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会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脑震荡、脑挫伤等可能引起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敏感、易怒、暴躁、情绪不稳和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甲状腺机能不足可引起整个心理活动的迟钝。有研究发现,与正常个体相比,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早期患有高热惊厥、头颅外伤和其他严重疾病的所占的百分比更大些,且差异明显。生理疾病对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可能是轻微的,如出现易激惹、失眠、不安等,随着疾病的消除,这些心理症状也会完全消失。但是,随着疾病的继续进展,心理障碍也会加剧,甚至会出现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幻觉、记忆障碍、躁动和攻击行为等。俞国良等;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上)》,开明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二、 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08~416页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的人员组成。由于家庭规模和组成家庭的成员不尽相同,家庭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由一夫一妻,或由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同堂组成的主干家庭;除了主干家庭成员之外,还有其他家庭成员的扩大家庭。对于家庭结构的完整性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曾经有过不少研究。多数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完整且气氛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地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有不利的影响,容易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同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如今离婚率的上升,直接导致单亲家庭儿童大幅增加,单亲家庭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单亲家庭儿童不一定都存在心理健康、人格障碍等方面的问题,但他们中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较多。瑞典的有关机构对6.5万名单亲家庭儿童的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儿童除了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的儿童高外,更易染上酗酒和吸毒的恶习,此外,还时常发生自残和自杀等行为。单亲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和离婚前的各种“战争”来起作用的。研究发现,单亲子女都较少地体验到其父亲或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当父母感情破裂的时候,相互之间的各种“冷战”、“热战”会给子女以强烈的刺激,使其受惊吓、紧张、恐怖、不知所措,导致思想、行为、精神状态反常。很多生活在破裂家庭中的儿童呆板、忧郁、孤僻、伤感、自卑,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疾病。
(二)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归因方式及心理防御能力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调查表明,父母在教育中表现出态度不一致、压力过大、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儿童常常会表现出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