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15
儒道元典 中的思想主体意态
韩经太
(北京语言大学 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北京 100083)
摘要:中国儒道元典所集中表现的思想主体的精神意态,可以从 “恶居下流”、“不有天下”与 “内圣外
王”三个基本界面上进行辨识 :其一, 《论语 ·子张第十九》所载子贡六章,将孔儒后学为夫子之道辩护的
言辞 ,与其同样为殷纣王辩护的言辞编排在一起,并因此而提 出 “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的历史
判断,显现出原始儒家代表弱势历史主体来主持历史公道的政治意态,其中蕴含着某些近代启蒙主义的精神
元素;其二 ,道家庄子学派在 《逍遥游》、 《让王》等文本中着意塑造的以 “尧让天下于许由”为中心的政治
寓言,儒家孟子学派围绕着 “传贤”还是 “传子”而展开的政治讨论 ,涵涉政治根本原理以及儒学 “思想
者”关于自身历史命运的思考,并在儒道互补的意义上显现出圣贤 “不有天下”的三种实践意态,除了 “政
治逍遥”与 “股肱辅政”构成互补关系之外,孟子阐释的 “孔子圣之时者”之理想人格 ,集中体现了改造现
实的元典时代精神 ;其三, 《庄子》关于 “内圣外王之道”的原创阐释包含着一分为二的两端意向,以 “帝
王天子”为一端,以道家 “玄圣素王”和儒家 “仁圣素王”的历史契合为另一端,对后者特有之精神意态的
探究,可以推进我们关于 “布衣精神”的再认识。
关键词:思想主体意态;恶居下流;不有天下;内圣外王
中图分类号:K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 (2013)O9一O115一o9
值此举国讨论 “国学”之际,如何在新的深度和高度上提炼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如何使文化
传承创新的事业富有学理探讨和实践尝试的双重合理性,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再一次走进中华元典——
带着 “思想者”别具只眼的敏锐走进中华元典的文本世界,以便重新审视和体味其中以 “士”为代
表的 “思想者”这一历史主体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并为此而 自觉运用观念分析与精神分析彼此
互动的研究方法。不言而喻,中华元典文本世界的意义涵涉是广阔而深邃的,思想分析与精神分析互
动的探讨方式更需要学理思辩与历史体味的高度结合,而如是这般的学术探询势必面临诸多的难题。
笔者不揣浅陋,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有关 “思想者”主体意态的具体问题切入,希望 自己的探微发隐
之见,不失为愚者千虑之得 。
一
、 恶居下流:孔儒 “传习’’心得中的辩护理性与质疑精神
“吾 日三省吾身”,这一经典话语早已深人人心而成为中华民族道德 自觉的标志性话语。国人起
名,以此而 自警 自励者不胜枚举。长期以来,学界围绕此一命题的讨论也已经十分深入,有关论著可
谓汗牛充栋。然而,如斯积淀丰厚的学理阐释,却有可能遮蔽了某些原本同样属于本质的东西,这就
需要我们在当下视儒学为 “国学”主体的基本认识前提下展开持续深入的省思。
“吾 日三省”的三项功课,前两项之意蕴阐发,可谓充分,而第三项 “传不习乎”,却属于有待
开发者。“传不习乎”之所谓 “传”,当其解读为 “经传”之 “传”时,具有指称 “受之于师”而理
作者简介:韩经太,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周际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力向‘: 典文学与文化。
ll6 社会科学战线 ·2013年第 9期 ·新 国学研究
解并阐释其学问见识的意思,而当其解读为 “传授”之 “传”时,则具有 “授之于人”而传达表述
自身思想认识的意思,唯有两种解读重合起来 ,才能构成完整的师生之间的师承关系,从而建构起一
个包含着师生双向讲求的学问之道。一部 《论语》,就是原始儒家社会实践与德性培养交融一体的生
动载述,就是孔门师生之间关注世事而讨论学问的名言集锦, “三省”之说,将每 日功课凝练为身处
种主要人际关系—— “为人谋”之 “人”、 “与朋友交”之 “朋友”以及 “传”之 “师生”——
的德性实践原则,堪称经典。《论语 ·阳货第十七》: “子 日: I生相近也,习相远也。”’① 显而易见,
孔子是充分认识到社会风习之于个体德性的决定性影响的,“习相远也”这一经典判断本身,已经赋
予 “传习”这一范畴以相应的社会实践论价值。朱熹尝言:
若不用躬行,只是说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