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及相应的审计识别方法2毕业论文.doc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及相应的审计识别方法2毕业论文.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前言 I 第1章 概述 1 1.1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相关理论 1 1.2 研究意义 2 1.2.1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危害 2 1.2.2 研究审计识别方法的意义 3 第2章 上市公司常见的利润操纵手段 6 2.1关联交易 6 2.2 巧用会计政策 8 2.2.1变更会计核算和会计估计方法 8 2.2.2利用时间差跨年度调节 9 2.2.3收益性支出资本化 9 第3章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相关的审计识别方法 10 3.1深入了解被审上市公司 10 3.2展开多方面的询问和调查 10 3.3运用各种辅助方法发现利润操纵 10 3.4针对特定利润操纵手段的审计方法 11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摘要 上市公司受内部利益的驱动,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新的利润操纵手段,拓宽利润操纵“戏路”,以逃避监管部门的管束,达到摘牌保壳、顺利向投资者圈钱和维护公司品牌形象等多重目的。本文以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现状、产生原因、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表现以及对此现象的管理等方面来剖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并列举几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新手段和对其识别方法,以期对投资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利润操纵 上市公司 审计识别 手段 Abstract listed company always looks for new methods to manipulate their profit to avoid being controled by the authorities,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attracting investors and maintaining a good image to the public.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talk about the current states of the manipulation , why , how and how to manage the trend.In addition, ways of such manipulation will be closely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for the investors. Key words:Profit manipulation;listed company;Audit to identify;Method 前言 利润是上市公司经营结果的综合反映,利润指标是反映上市公司经济效益,表明上市公司一个经营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和考核上市公司经济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为追求良好的外在形象、维护自身的利益及股东的权益,人为操纵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利润指标的英雄如此之广,而许多上市公司存在的利润操纵现象愈演愈多,已严重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大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风险,其负面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及其相应审计识别方法进行全面透析和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章 概述 1.1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相关理论 所谓利润操纵,一般指的是利润操纵主体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甚至违反法规,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财务利润或获利能力进行操纵的行为。它歪曲了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严重地妨碍了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地发展。而新准则的实施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一部更完善更客观的法规。但上市公司可能利用新会计准则进一步进行利润操纵。利润操纵会计界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将利润操纵等同于西方会计文献中的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即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第二种观点将公司管理层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甚至违法违规等各种手段对企业财务利润或获利能力进行操纵的行为称为利润操纵。无论第一种观点所称的盈余管理还是第二种观点所称的利润操纵都给证券市场带来许多非理性因素,为其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上市公司对利润的调节手段,从法律法规角度上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法手段的调节,称为盈余管理;另一类是非法手段的调节,称为利润操纵。盈余管理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在会计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应用,主要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滞后性来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合理避税等目的,使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和才能得到认可。而利润操纵则是企业的一种蓄意欺诈行为,采用不合法手段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目的是欺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所以盈余管理不同于利润操纵,前者是一种合乎法律规范的利润调整,是

文档评论(0)

zantpent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