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本章内容 本章重难点 下垫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又是低层空气运动的边界面,它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就下垫面差异的规模及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来说,海陆间的差别是最基本的,并主要影响气温、大气水分和环流。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与周期性风系 海流异常与ENSO事件 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破坏了气候的地带性分布,使得在同一纬度带内: 在海洋条件下形成的气候称为海洋性气候; 在大陆条件下形成的气候称为大陆性气候。 气温日较差:一般夏季大于冬季,陆地大于海洋。 气温年较差:大陆大于海洋。 年温相时:大陆最热月在7月,最冷在1月,而海洋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出现时间比大陆落后1 个月。 春温与秋温差值:气候学上通常以4 月和10 月气温分别代表春温和秋温。海洋性气候,春温低于秋温。大陆性气候,春温高于秋温。 1、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多于同纬度大陆性气候。 2、海洋性气候一年中降水的分配较均匀,降水的变率小。 3、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大。 4、海洋性气候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一般都比大陆性气候大。 5、相对湿度的年较差海洋性气候小于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与周期性风系 海流异常与ENSO事件 由于海陆分布引起气温差异而造成的周期性风系,主要有以一日为周期的海陆风和以一年为周期的季风。 (一)海陆风 ----由于滨海区域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地方性风。 ----海陆昼夜热力因素引起的。 (二)季风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2、特点: 1)盛行风向具有明显变化,即1 月与7 月盛行风向的夹角至少有120°, 1 月与7 月盛行风向的频率超过40%; 2)这两种风的性质(主要是湿润程度)有明显差异; 3)多带来的天气现象有明显差别。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与周期性风系 海流异常与El Nino事件 (一)沃克环流 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它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这些下垫面,又因沉积物、土壤、植被等的差异,具有不同的特性,使陆气相互作用的过程更为复杂。 地形与气温 地形与地方性风 (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青藏高原为例) 1、动力作用 (1)机械阻挡作用—屏障效应 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 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 (2)分支作用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形成南槽北脊。 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2、热力作用 从11 月至翌年2 月是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青藏高原是个冷源,其强度以12 月、1 月份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气吸收热量600 多J/cm2d。 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其强度以6、7 月份为最大,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850J/cm2d 以上。 (二)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也是相当复杂的。首先由于坡地方位不同,日照和辐射条件各异,导致土温和气温都有明显的差异。 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有明显的影响。在我国,多数山地是南坡的温度高于北坡。 地形与气温 地形与地方性风 (一)山谷风 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 白天因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风从山谷吹向山坡。 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成为山风---风从山坡吹向山谷。 日出后2—3小时转为谷风(午后最大),日落前1~1.5小时转为山风。 夏季谷风比山风强,冬季山风比谷风强。 谷风时能加大山上湿度,甚至形成云雾或降水,山风则相反。 山谷风是如何形成的 ? 特点 迎风坡的气团逐渐上升降温达到饱和,并出现大量降水。 背风坡气团降低升温,蒸发旺盛,出现雨影区。背风坡山麓出现干热风。 (三)峡谷风 概念——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狭窄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从而形成强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特点——风速大,强气流 著名分布区域——我国的台湾海峡,松辽平原等喇叭地形处。 §9.2 地形起伏对气候的影响 §9.2 地形起伏对气候的影响 昼 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