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研究生质谱课件)质谱-第三讲.ppt

(浙江大学研究生质谱课件)质谱-第三讲.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4.电喷雾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 最常用的生物分子的分析方法 ? 也能用来分析生物大分子 100,000 u. 80年代末期, John Fenn 发明, 1989年应用于有机 质谱的研究,是一 种使用强静电场的 电离技术 John Fenn 工作原理图示 工作原理: 样品溶液从毛细管流出时,在电场与辅助气流的作用 下喷成雾状的液滴,在加热气体的作用下,液滴中溶剂被 蒸发,使液滴直径逐渐变小,因而表面的电荷密度增加, 当达到雷利极限时,即表面电荷产生的库仑推斥力与液体表 面张力相等时,则会发生“库仑爆炸”,把液滴炸碎,产生带 电的更小液滴,此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液滴变得足够小,表 面电荷形成的电场足够强,最终把样品离子从液滴中解吸出 来,形成的样品离子通过锥孔,聚焦透镜等进入质谱分析系 统。 ESI 在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下进行,被分析物的分子在电 离过程中通常产生多重质子化的离子,一般的ESI谱图,由一 簇不同程度支子化的分子离子峰组成,相邻两个峰相差一个 质子,对于任意相邻两个峰,由于下列两式: X1=(M+n)/n X2=(M+n+1)/(n+1) 其中 X1 与X2是所选择的两个峰对应的m/z 的值,这样离 子所含的质子数(n)与样品的分子量(M)均可计算. 893.1 808.1 942.6 998 1131 771.4 679.1 707.3 738.1 1211.3 1305 1413.8 ESI所能承受的液体流量通常是1—20ul/m,向喷雾区 引入一股逆向的氮气流可以促使雾状液滴的脱溶剂化, 而在毛细管之间增加一股同轴的助雾化气流,可使液体 流量提高到2ml/m,这可使HPLC与MS直接联用. 846.5 为提高灵敏度,采用内径较小(5—50uM)的毛细管,可使 液体体积流量大大降低,喷出液滴直径可由um到nm级,因此 称为NANOSPRAY.(10-21mol/ul) HPLC-FTICR-MS 电喷雾通常要选择合适的溶液,除考虑样品的溶解度 外,溶剂的极性也需考虑,一般而言,极性溶剂(如甲醇,乙 腈)更适合. ? 盐有干扰. 5.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LDI) --来源于LDI技术,而LDI曾用于 分析非挥发性有机物质分子,尤其是合 成聚合物及热不稳定生物小分子的研 究,但MASS RANGE《3000。   原因是只有化合物能较好吸收激光 才能解析,对于吸收不好只有加大辐 射,但这样的大能量沉积在化合物上就 会破坏其结构,大分子量化合物的分析 受到限制。 1988年,Tanaka, Hillenkamp 分别提出了基质辅助以获得大分子信息的方法。 方法:将样品加入能强烈吸收激光的基质中,基质将激光 的能量传递给样品,以产生分子离子,从而避免了直接照射 分析物的限制。 ? 基本原理: 样品与基质混合 形成固体溶液 进入离子源 照射激光 基质吸收激光传递给样品 样品被激发产生离子 分析器 基质的具体作用     A:溶剂--样品分子被彼此分开,该分离减弱了样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B:传递能量,协助激发离子--基质分子从激光脉冲中吸收能量并转化成固态溶体体系的激发能,使微量样品产生瞬间相变。 基质研究是一个热点 DHB等  MALDI的特点:   1) 质量检测范围大,理论上无上限   尿激酶  272000Da 2) 灵敏度高 1pm 以下。   3)样品损耗少   4)准确度与分辨率取决其联用的分析器  样品要求   MALDI 对样品的要求很低,能忍受高浓度的 盐,缓冲剂和其他非挥发性成分  应用范围   主要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分析。 蛋白—1,000,000u 合成高分子 多聚糖 其他应用   Advancement of MALDI-MS in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Figure 2 From: Jiangyue Wu, Kelly Chatman, Ken Harris and Gray Siuzdak* Anal. Chem. 1997, 69, 3767-3771 Characterizing Compounds and Reactions Monitoring from the solid phase Figure 5 1247 KPAFLKPQFLG From : Fitzgerald, M. C.; Harris, K.; Shev

文档评论(0)

shiquguany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