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辽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单选题

1.下列图表显示的是1080年北宋人口和垦田数比例。该图表可以用于说明

A.北方经济由于战乱频遭破坏 B.江南地区已经得到初步开发

C.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地区 D.政治中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2.据《文献通考》记载:旧制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中,始令转运使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预矣。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A.延续重农抑商政策 B.加强管控对外贸易

C.舶货税率趋于合理 D.市舶成为变法核心

3.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则天下自安矣。”下列属于“奇巧”内容的是

A.内朝 B.政事堂 C.三衙 D.行省

4.宋以前,御史台主要负责纠举百官,是监督官吏的机构;北宋设谏院,初由门下省析置,为讽谏君主的机构,凡朝政缺失,大臣及百官任用不当,皆可谏正。后期发展中,谏院逐渐重点监督大臣,特别是宰相,出现了“台谏合一”的趋势。宋代“台谏合一”

A.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B.推动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C.反映了传统政治的发展趋势 D.进一步完善了监察谏议制度

5.宋人孟元老在描绘一商市时写道:“市井最盛”、“每一交易,动即千万”、“处处拥门”、“夜市直至三更”、“车马闻拥,不可驻足”等。这一商市位于下图

A.① B.② C.③ D.④

6.朱瑞熙先生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论述宋代商人:“首先,是商人可以送其子弟进入官办的州县学就读;其次,是商人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和出任官职;第三,是商贾可以通过向官府进纳钱粟而跻入仕途……。对于宋代商人的认识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普遍提高 B.商人群体的阶级属性发生了变化

C.文化水平影响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商人所处社会环境有一定开放性

7.观察右侧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比隋唐,元朝大运河加快了物流速度

②开长途海运航线的主要任务是南粮北运

③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体现了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格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唐宋时期,河南伏牛山陶瓷产区出现了技术传播与交流,推动了各种制瓷技术在伏牛山地区的普及。北宋时期,伏牛山地区的制瓷技术已经超过越窑,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这说明(????)

A.技术交流推动制瓷业发展 B.生产组织形式调整效果显著

C.经济重心南移影响制瓷业 D.工具革新推动生产效率提升

9.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A.刺史 B.三司使 C.枢密使 D.参知政事

10.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守内虚外 B.强化管控 C.富国强兵 D.兵农合一

11.为避免武将的专权,宋太祖在中央设立了

A.枢密院

B.转运使

C.三司使

D.中书门下

12.苏洵《嘉祐集》记录:“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与此可以看出北宋(???)

A.中央集权强化 B.军民训练有素 C.信息传递迅速 D.募兵政策有效

13.南宋时期,民众在长江中下游各地大筑圩田(即在低洼地筑田)的同时,许多地方原来的一般山田,都陆续改造成梯田。这些做法

A.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B.加速了北人南迁进程

C.促使了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D.导致了自然经济解体

14.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

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15.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榷场的设置

A.主要服务于辽国文化需求 B.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C.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 D.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16.宋代流行“榜下捉婿”,以将女儿嫁给中进士者为荣,社会上也争相比较家族内有多少男子考中科举。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士族门第观念强化 B.儒学影响深入生活

C.宋代崇尚婚姻自由 D.宋代士人地位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

17.河西走廊

材料一隋炀帝派谙熟西域诸地情况的吏部侍郎裟矩到张掖主持“互市”。裴矩到张掖“监知关市”后,倾心结交前来的官吏、商人等,了解各地的自然、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物产服饰、礼仪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